宽敞的道路两侧,是大片大片的棉花园,一眼望去,像雪海一般,白茫茫连接天际,壮观又美丽。
校嘉华恨自己不是诗人,念不出“银光点染兆年丰,万顷星摇似雪融”之类的绝句。她只能趴在车窗上,没见过世面地惊叹:“哇,棉花,好白啊,好大啊……”
车里的人,都被她逗笑了。
关山常年在本地工作,对农场景象早就见怪不怪。
他反而觉得,老首长这位空降来的侄儿媳,不仅模样标志,性情也天真大方,可爱得紧。跟白小子那个闷葫芦倒是绝配,老首长一定会喜欢。
仝其芳身为国棉厂的厂长,早前也考察过不少江淮、华北的棉田。如今见了边疆棉,才知道果然山外有山,棉外有棉。
这里的棉花,不仅颜色更白,个头也更大。用来纺织布料,无疑是绝佳选择。
这趟边疆行,真是来对了。
尤其现在,九月初,正是棉花的采摘季,路边有不少“种好棉田,力争丰收”的宣传横幅。
从外地赶来加入建设兵团的知青、工人们,和当地的老百姓齐聚在一起,随处可见他们辛劳的背影。
更令校嘉华意外的是,两侧的棉田里,时不时还能看见,几个工人开着采棉机,在轰隆隆地工作。
没想到这个年代,边疆的棉田,就已经有机械化的采摘作业了。
关山自豪地告诉她们:“五几年,我跟着白首长到这里时,兵团就已经从苏联购进单行采棉机了。如今,轧棉机、剥绒机、弹棉机……样样都有!”
机械化作业,意味着棉花采摘更轻松,劳动效率也大大提升。
生产成本降低了,对应的,棉花的价格回落,下游的纺织链也会跟着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