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

知青们缩缩脖子,只好继续弯腰采样。

他们手上干着活,耳朵却不听使唤,关注着前面的动静。

孟建设脸更黑了。

“校同志,仝同志,你们这是什么意思?长绒棉和外省的运输合作,不是我一个人说了算,更不是你几个包子,就能收买的。”

“孟组长,咱们今天不谈合作。”校嘉华无辜道。

“我在缇县这两天,看到您和学生们,天天下田搞研究,比劳动人民还辛苦。心里十分感动,所以特意去国营饭店,订了几个包子,想犒劳一下大家,以表达我们对人民科学家的尊敬!”

她故意提高声音,生怕别人听不见。

果然,田里的知青沸腾了,“这些烤包子,真的是给我们吃的?”

听到这里,仝其芳反应再慢,也明白了校嘉华的用意。

醉翁之意不在酒,舍得包子才能套着狼嘛。

她再次亮出自己的高光身份,“孟组长,各位同学,做为太丰县的‘三八红旗手’,和国棉厂厂长,我千里迢迢来到这里,主要是为了向你们学习棉花丰产技术。

“你们才是真正的先进分子,我要感谢你们为祖国的棉纺事业,所做出的巨大贡献!”

被“三八红旗手”表扬?如此伟光正的场面,瞬间唤起了知青们的信心和自豪。

当初,他们带着书本,来到南疆,立志“不占群众一分田,戈壁滩上建花园”,可扑面而来的,更多的是繁重的劳作,和拮据的生活。

支地窝子,睡土房子,与自然环境抗争,贫瘠和饥饿是常态。

已经很久没有人,带着香喷喷的肉包子,肯定和赞美他们的价值,对他们说“孩子,你们辛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