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人劝,吃饱饭”系统出声打断他,“既然明珠都告诉您不能急于求成了,那您当前要紧的事儿,还是蒸汽机的图纸啊殿下。”

胤礽无奈,老狐狸不赞成此事,大约他的师傅们也不会赞成的。罢了罢了,眼下就只好先着手做出蒸汽机,也算是修身养性,避避锋芒了。

既然下定决心搞出蒸汽机,胤礽还是有时间狠下功夫的。有了之前粗糙试验品的前车之鉴,这次他的图纸务求精细,每一个零件的细节和尺寸,一定严格按照系统给出的理论规划,同时所有的计量单位又得换成戴梓能看的懂的,因此这零件图画的格外慢。

下了早朝后他便找借口不再像以往一样参详政事,而是拿出全部的闲暇时间,直至就寝,全天不休的画,足足画了七日有余,才把所有的零件图纸都画出来。

工具图终于得成,胤礽紧着命人送去了景山,要求戴梓照着他给的图纸,尽快做出一摸一样的东西出来。

戴梓接到通知的时候有点疑惑。图纸他看的懂,但是反复研究半天,他才觉出太子爷要的东西,他确实实在不懂。这杂七杂八的组合在一起,确实没半点武器的模样啊?

他初时还以为太子又送过来什么火铳火炮的升级版图纸呢。

不过迷惑归迷惑,戴梓也不得不放下手里研究了一半的火炮,赶着催工匠做胤礽要的模具。不过由于图纸太过精细,这磨具一做,就做了一个多月。

一个月之后,大清第一架蒸汽机的零件,被运回了紫禁城中。这代表了大清的工业起步正式有了里程碑式的开始,也代表的胤礽同学,将在不久之后,间接的,不小心的,小小的提高了一下国民生产&xed7e。

而另一边,还没有等道零件的胤礽时候,正好又得了空,恢复了几个阿哥的英语课程。据说课程恢复的当他,大阿哥胤褆就得了几个阿哥送的谢礼。

这可真是,三人行,必有一个探路人!

第104章

胤礽的课堂恢复如常,戴梓这边却出了点小岔子。这个岔子却不是往坏的方向发展。总之,对大清的工业发展,绝对不是坏处。

按照太子给出的图纸把零件造出来之后,戴梓对现成事物愈发的起了好奇心。他的好奇心一起,便大胆妄为的把本该送到胤礽手里的零件给“劫”了下来,备着自己慢慢研究。

此事并非没有人提醒,他的副手就几次告诫他,“京中太子催的急,大人可万万不要因一时兴起误了太子的大事。”副手心里焦急,大人,您把您那个略带“贪婪的”小眼神收一收,那是太子的东西,咱们可不敢私自贪污啊!

戴梓却不当事,他正研究到关键处,自然不想再被人打扰。他不耐烦挥手示意安抚副手不用再劝,“太子宽宏大量,自然能理解我这同道中人好奇之心。”

副手便只好住嘴。心里祈求太子真如自家大人所说,宽宏大量且能理解同道中人吧。

戴梓那里拖着不交工,胤礽在京城等的着实有些着急,几次派人去催问,得到的回复都是零件磨具遇到点小问题。他心里怀疑,依照戴梓的本事,不该办的如此慢才对。

但他却不知道,戴梓已经把他想要研究的东西,给研究的差不多了。

戴梓对半成品的蒸汽机零件研究上瘾,整日茶饭不思,一心扑在了蒸汽机的组装上。他把造好的零件对着太子给出的图纸细看,一点点慢慢琢磨,组装,十天半月之后,竟然也吃透了一些原理,拼合出了大半的蒸汽机。

有了成果,他愈发偿出其中更多乐趣,除了胤礽所要部分之外,竟然还命令工匠又多造了不少。这样要求,正是打算除了太子要的这部分送回京城,自己再试着仿制出一台一模一样的来。

戴梓这样上心,工匠们制作之于,也纷纷跟着凑趣。他们都是做兵器的老手了,对此物虽然觉得稀罕,但也并非完全不懂的门外汉。于是在戴梓沉迷之时,工匠们也会跟着一起凑趣讨论原理。一来二去,景山倒逐渐有了一股闲暇时就跟着包工头戴梓进行技术讨论会的趋势。

景山如何,与现在的京中关系倒是不甚大。

康熙二十八年,九月末,早就过了秋收之际。康熙进来却为两广巡抚上循例上的一封折子发起了愁。这封折子不同与以往的请安折子,里面是实打实的国家大事,说是正是朝廷现在最头疼的田税征收之事。

康熙二十年,朝廷降下施恩令,在下发到各府的告示里白纸黑字的写着,鼓励百姓开垦荒田,且另开垦出的荒田几年之内不征税。

因下面官员为了政绩好看,又有鼓励百姓开垦荒田之意,所以即使明面上写着三年之内不征收,但是时间一到,各府官员也只做假意忘记或不知条例,继续装聋作哑的不征收新田的赋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