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来这吴铭理是担心自己被秋后算账,所以折子上句句都往严重了写,以此来转移视线,顺便表现自己如何及时体察民情。

所以这封折子实际的意思,并非下头乡民已经举起了起义大旗,而是“似有聚众起义闹事之态”,以及“臣忧心他们怀有不臣谋逆之心”。当时梁九功跪的远,以他的视线,可不就只看到了“谋逆”和“起义”吗。

不过折子上原本这两句话跟梁九功传达的话,差别大的可不只一星半点。

虽然事情没有那么大,但胤礽看罢也是暗暗咬牙。亏得这吴铭理还曾是明珠门下的,做事竟如此没有章程。一点小事都办不成,竟闹得民怨沸腾以至于要聚众闹事。

且梁九功这个奴才也真是不知轻重,火有三分起势还要往十分里浇油!

但眼下还不是计较这个的时候,最重要的还是先安抚汗阿玛才是。

胤礽调整了下表情,将折子原样递了回去,“折子儿臣已经看过了,想来是吴铭理手段太过冒进,才使得百姓误以为汗阿玛政令严苛。”

还能怎么说呢,事情出了总得有个顶锅的才行啊。胤礽心中默默叹息,不好意思了明珠师傅,怪只怪你的门客太愚笨。

康熙犹不解气,将折子摔在炕桌上怒道:“朕的名声都叫下头的蠢奴才给毁了!”

他生气的原因原也不在百姓闹事,大清地径如此之广,天下州府如此之多,哪一年没有几回百姓闹事发生。

真正让他生气的,是湖北之地前年刚刚发生过水患,他一再施恩,不仅免赋税还给补贴,生怕百姓心生怨怼朝廷之意。可这糊涂东西不仅没有劝慰百姓使他们感沐皇恩,反而帮倒忙拖后腿,让百姓以为他昏庸无道。

胤礽张嘴还欲再劝,却听外头的奴才进来禀报:“回万岁,大阿哥并三阿哥、四阿哥,以及明珠、索额图和张英、熊赐履几位大人已在外面候着了。”

“传他们进来。”康熙阴沉着脸道。

几人前后进了昭仁殿,一齐请安之后,张英匆匆打量了胤礽一眼,先开口道:“臣以为当务之急,还是要先派人去查看具体情形如何才是。”来的路上他们几个已经商议过了,都觉得就算现在处罚吴铭理也对大局无益,还不如先稳住民意对局势有利。

他点后悔自己来的晚,不知道太子刚才出了什么主意没有。

除他之外,一干人等都未出声。明珠是不太好说什么,毕竟吴铭理曾经是他的门客。如果让皇上以为他对其有包庇之意就不太好了。

索额图知道事情不大后便打定主意,只要皇上不问他,他不说任何一句。他纯粹抱着一定要看明珠热闹的心态进来的。

大阿哥和三阿哥四阿哥,则是来学习经验的。现在这场面,明显也没有他们发表意见的机会。

胤礽在他汗阿玛看不到的地方跟自己的老师交换了下眼神,以示他刚才可没有乱出主意。然后紧跟着上前附和道:“儿臣以为这事儿当派自家人去查看。大哥老成持重,四弟心细如发,他们二人便是最好的人选。”

反正他汗阿玛不可能叫他跑一趟,还不如做个顺水人情。反正老四估计也挺想表现自己的。

索额图不知他实际更像推荐四阿哥,见他先荐了大阿哥,脸色就暗了几分。

这事儿明显是只能皇上做决断,但是谁能跑此腿,也能算是谁的功劳。太子自己不能去也就罢了,怎么还拱手送给大阿哥?

他虽然面上与明珠已经“和好”,但对他扶持多年的大阿哥还是有些心结。这也是有点“舐犊”的意思在里头,即便再和太子疏远,他也不希望太子被大阿哥压下去。

索额图这种微妙的心态并未被人察觉,在座的几位心思还都在处理舆情风险的大事上,都等着听主子最后的意见,没人有时间去细查身边人都是什么表情。

而被点名的胤褆和胤禛两人,则明显都比刚才精神了几分,显然他们兄弟两个,对“跑腿”这份差事都很期待。

康熙微微点头。张英所言还是很合他心意的,他也不想只看过吴铭理的片面之词便对百姓重罚,还是要了解前因后果之后再做决断。

他抬眼看向了背太子举荐的两个儿子,心中默默对比了一下站在眼前的胤褆和胤禛,想着谁更适合去查看施南府的情况。

两兄弟里,大阿哥性情憨直,做事难免冲动。四阿哥心思细密,明显更加公私分明,不会轻易被下头人贿赂,隐瞒实情。

康熙的视线在两兄弟身上转了一圈,斟酌了不一会儿,道:“胤禛,你便代朕跑这一次吧。若那帮奴才还有隐瞒,一定要及时报给朕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