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7、流言

仝其芳是自然灾害年代活过来的人,自然感同身受。

“笑笑,等回太丰县,我再买些冠生园的点心、大白兔的奶糖,寄给他们。都是上海的特产,孩子们一定会喜欢。”

毕竟,谁不想念家乡味道呢。

中午,仝其芳外出打饭,校嘉华痛痛快快补了个眠。

没想到,一觉醒来,她就收到了天大的喜讯。

仝其芳兴奋地把她从床上挖起来。

“笑笑,刚刚,江连长把电话打到招待所,说兵团领导,已经审批咱们的采购清单了!”

校嘉华也觉得惊喜:“真的吗,太好了!”

睡了一觉,果然美梦成真。

仝其芳继续道:“不过,兵团领导们说,棉花需要现摘,火车容量又有限,保险起见,只能分批运到太丰县。”

校嘉华一想:“也好,这样棉花装箱更快,咱们也能根据行情,分批次生产布料,随时调整上货计划。”

如此一来,国棉厂的容纳压力,也相对小一些。否则,这么多棉花堆过去,存贮保养都是问题。

不愧是领导,方方面面都考虑得很周到啊。

.

兵团那边敲定了,科学家们的意见也很重要。

孟建设果然不负所托。

傍晚,他带着农垦研究所的回执涵,亲自来到招待所,传达上级专家的意思。

“孟组长,科学家们怎么说?”

会客室,校嘉华和仝其芳都无比紧张。

“放心吧,专家们不仅同意了,还非常期待,你们用我们的棉花,到底能生产出什么样的劳动布!”孟建设笑着回答。

校嘉华打包票:“保证让专家满意,等第一批布料生产出来,我亲自寄给你们。”

孟建设义正言辞:“布料多少钱,提前说好,我可不想再中‘圈套’,吃你一次烤包子就够了。”

校嘉华虚弱道:“……往事不要再提,好吗!”

“不过,科学家们还有一个要求,你们国棉厂和供销社公司,一定要做到。”

孟建设不再开玩笑,认真看着两位女同志。

仝其芳:“孟组长,有什么要求尽管提,无论多么困难,我们也会想办法克服。”

“那就是,你们后期要及时向研究所汇报,长绒棉布料的生产情况,以及销售数据!”

孟建设补充,“原料、布料的优缺点,或者群众有意见,一定要第一时间转达给我们,以便我们根据市场,改进研究方向。”

原来如此,校嘉华和仝其芳都长舒一口气。

真是一群可爱的科学家,他们这样要求,目的无非是,在专业领域内,把长绒棉培育得更好,让人民群众更加满意。

校嘉华郑重道:“这些要求很合理。孟组长,您放心,我们不会辜负这么好的棉花,不会辜负你们的心血。”

像是把自己的孩子托付出去,孟建设心里五味陈杂。

“年轻人,好好干,把面料做好,我相信你们!”

.

孟建设离开后,仝其芳总算把心放回肚子里。

她感慨道:“等两地财务一确认,兵团就会协助咱们发货。一发货,咱们就等于完成任务,就能跟着专列回家了!”

回家……校嘉华被这个词眼触动了。

仝其芳越想越激动:“笑笑,咱们现在就去邮电局,给王处长他们发电报,请县领导尽快审批货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