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页

在这之后,唐麓泽就和谢菲尔德进行了交流。

唐麓泽把自己对“赌场和芯片”的看法又说了一遍,谢菲尔德对此非常感兴趣,开始延伸到一些别的话题,并且开始简述这次刚结束的调查——当然,只说能说的部分。

他说,他之前去的地方,非常普通。联网正常,周围环境普通,人们生活的样子和联邦别处没什么不一样。他之所以会特意前去,是因为他有个学生告诉他,自己以前的一名中学同学……似乎变成了某种“意见领袖”。

谢菲尔德一开始以为学生说的类似于“班里的红人”“群体领袖”,简而言之就是一个群体里的核心人物。但学生细细描述后,谢菲尔德察觉了这个“意见领袖”的奇妙。

无论是新认识的、还是以前见过的,这人似乎能和所有人都相处得很好。当人们出现矛盾,这人就能针对他们的具体情况,调停他们的矛盾。他给出的意见,都不算什么大事,但对当时的事主都很有效。时间一长,大家就会在迷茫时,习惯性地询问他的意见。人们甚至自发总结一些他的经典语句,并随口应用在日常交流中。而人们也在他的影响下,渐渐习惯性地聚集起来——有时候是聚会,有时候是一起去当志愿者,有时候又是别的活动。

围绕着这个人的人们已经对此习以为常,而谢菲尔德的学生本来也没觉得有什么。她曾经和这个人在同一个班级一起念书,从小看着他如此表现,甚至一度暗恋过对方。但当这个学生长大、远离,到了谢菲尔德名下学习,忽然就从专业的角度察觉了那个人的不对劲。

她认为,那个人更像是某种新兴宗教的发起者,并且将这种看法传达给了自己的老师——谢菲尔德。

这也就是,谢菲尔德去调查那个人的前提。

他讲得很简单,唐麓泽听着,面上很平静,心里却难以避免地涌起了某种猜想。

——又是一个…… “雪莉”?

第六十七章 新的好友

谢菲尔德介绍完他调查的前提后,后面说的实际调查内容,就有点乏善可陈了。

准确来说,是对于唐麓泽来说有点无趣。他暂时将这个人物设定为“和雪莉一样”之后,谢菲尔德说的每一件事似乎都在意料之中。

于是谢菲尔德说完后,也发现了唐麓泽有些心不在焉的模样,无奈一笑:“我的表述有这么无聊吗?”

“啊,只是感觉和你说的前提差不多嘛。”唐麓泽回过神,支着下巴看他,“你调查的东西,不正是证明了你学生和你说的事吗?”

“确实。”谢菲尔德笑了笑,也喝了一口自己的咖啡,“毕竟再详细,就是我的学术分析了,我怕你会不太耐烦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