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2页

要么用雷霆手段强行击退,要么就以利诱之令其乖乖臣服。

搁在这件事上,一则天下文人千千万万,基数太过庞大,二则满汉关系本就紧张,更需得小心翼翼,故而威逼显然是万万不可取的。

那也就只剩下利诱了。

读书人向来自恃清高,不屑于黄白之物,拿银子送给人家都得被砸回来,还得再附带一口唾弃,但那就当真没法子利诱了吗?

恐怕不见得。

历来无论哪朝哪代,但凡有点能力的都必定要送家中儿郎去读书,没有能力的一家老小勒紧了裤腰带也得送儿郎去读书,图个什么?难不成就图一个“读书使人明理”?说到底还不是期待有朝一日鱼跃龙门鸡犬升天?

对于平民百姓来说,这是全家全族跨越阶层的唯一途径。

由此可见,自恃清高也并非真正的清高,甚至比起很多人来说,这些读书人的欲望还要更加深刻执着,这也就代表着更容易利诱。

“读书人这个庞大的群体中实则还是普通平民子弟居多,不说八九成,至少七八成是足有的,可为何从古至今却还是有个‘寒门难出贵子’的说法?”

“臣妾的弟弟十几岁就高中解元,便是当时直接参加春闱想必名次也差不着哪儿去,妹夫更是当年的状元郎,纳兰大才子十八岁中举十九岁为贡士,还有其他大家族出身的青年才俊更是数不胜数……再观寒门学子,那么庞大的一个群体中,又究竟有几个能走到少年成才这个地步的?”

说人家蠢笨?那必然不是,可究竟差在哪儿呢?差在教育资源。

这些大家族出身的子弟从小就有无数古籍藏书供其阅览,有这个大儒那个名师给予教导指点,就连一样的《四书五经》其实都天差地别。

平民百姓花费巨资咬牙买来的是再普通不过的书籍,而这些大家族出身的子弟读的却是历朝历代的名仕大儒注释过的版本,这两者之间的差距又何止一个鸿沟那般巨大。

看起来的确很不公平,但现实就是如此,“寒门难出贵子”这个说法也就不稀奇了。

听闻这样一番话,康熙先是愣了一愣,而后暗暗将这些年金榜题名之人扒拉了一遍……还真就是如此,真正寒门出身鱼跃龙门之人几乎大多已人过中年,甚至还有头发都开始变白的,类似于崔修能、容若那般少年成才的当真是凤毛麟角。

天资的差距必然是不可忽视的一方面,但后天资源的欠缺带来的影响也着实是巨大的。

“你的意思是?”康熙微微皱起了眉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