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宋若翡高中了状元,向他说亲之人自是数不胜数。
但他并不想草率地决定自己的婚事,一一婉拒了。
一日,崔丞相亲自为自己的三女来向他说媒,他不得不应承了先见崔三小姐一面。
正是花红柳绿的时节,崔三小姐立于画舫之上,一把团扇半遮面,风姿楚楚,温柔婉约。
宋若翡从未心悦过任何人,见到这崔三小姐亦不觉得面红耳赤。
崔丞相在一旁问道:“宋大人认为小女如何?”
“令爱人间难得。”宋若翡是第一次见崔三小姐,但早已听闻过崔三小姐的名声。
崔三小姐是京城一众闺阁小姐中的诗魁,才华横溢。
若能迎娶像崔三小姐这样的名门闺秀,显然是他的福分了。
崔丞相见这桩婚事有望,眉开眼笑,不过碍于自己生的是女儿,自该矜持些,便甚么都没说。
宋若翡以为崔三小姐并未看中他,不由松了口气。
未料想,又七日,下得早朝后,他又被崔丞相带着去见了崔三小姐。
这回崔三小姐倚于茶楼之上,并未再用团扇遮面,还远远地向他敬了一盏茶。
他向崔三小姐做了个揖,应崔丞相之邀,与崔丞相一道饮茶。
接下来的半月间,他又见了崔三小姐三面。
第三面之时,崔三小姐莲步轻移,到了他面前,桃腮杏面,螓首蛾眉,端的是一副好颜色。
但他却没有半分心动神摇。
崔三小姐行礼道:“小女子见过宋大人。”
这崔三小姐人生得美,嗓音更是如同一捧江南烟雨,柔柔软软的,能教人酥软了一身的骨头。
宋若翡却很是镇定地回礼道:“宋若翡见过崔三小姐。”
崔三小姐立刻离开了,留下崔丞相朝宋若翡道:“小女如若合宋大人眼缘,本官向陛下请旨,将小女许配予宋大人如何?”
他倘使娶了崔三小姐,在官场中便有了助力,待崔丞相告老还乡,他许能坐上丞相之位,且崔三小姐瞧来秀外慧中,实乃万里挑一的贤内助。
可是他并不心悦于崔三小姐。
待他与崔三小姐成了亲,他会慢慢地对崔三小姐动心么?
万一他始终无法对崔三小姐动心,不是毁了她一生么?
然而,这人世间有多少夫妇是因为两情相悦才成亲的?
大多是搭伙过日子罢?
女子为了求个依靠,而男子则是为了繁衍子息。
两情相悦本就罕见,不然,为何总是在诗词歌赋中被歌颂?
宋若翡一番苦思冥想后,最终答复道:“后生堪堪入仕,前途不明,自认为配不上崔三小姐。”
崔丞相劝道:“宋大人再考虑考虑罢。”
崔丞相素来看中自己,宋若翡不好彻底拒绝,只得答应崔丞相再考虑考虑。
回到府邸后,正巧爹娘来探望他了,他们听说崔丞相有意招他为婿,俱是兴奋不已。
宋母喜笑颜开地道:“我们宋家真是祖坟冒青烟了。”
宋若翡好奇地道:“娘亲,你与爹爹是如何成为夫妇的?”
宋母答道:“自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宋父附和地颔了颔首。
宋若翡问道:“倘若仅凭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婚后俩人过不到一处去该当如何是好?”
宋母理所当然地道:“有了孩子,自能过到一处去。且你是男子,占便宜些,真过不到一处去,纳个能过到一处去的妾室便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