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有百家户,街便是百家过。

这名字起得朴实,还有来历。

原来镇子没这么多人的时候都是黄泥路,一有点雨滴,泥泞不堪,还沤臭,什么飞蝇蛆,那可真是可劲造了。

当时的商户王家二房便出面领头,说愿意掏钱修路。

路修了一大截子,到了曹家大门前了。

曹家人一看,这可是便利自己的事情,不白占便宜,也出钱了。

往下路过了张家、孔家、严家渐渐成了约定俗成的事情。

如此东家出西家凑,东西南北贯通的两条主干道,家家户户都出过力。

这可是一桩乡里美谈呢。

瞧见镇子主干道当中那一块大石头没,上面那一个个古朴小篆讲述的便是镇子百姓齐心协力、共造民生路的善举。

立碑写传,那是要流于后世子孙的好事呀。

户愿意安居,再加上路一通,商便来。

有了第一家客栈,有了第一家米铺,有了第一家镖局,有了第一家学舍,有了一间菩萨庙。

学舍是王家掏钱盖的,但是老夫子是孔家请来的秀才公。

菩萨庙是王家掏钱起的,供奉神仙尊,但是里边宝相、金身那是住户们共同出钱装点的。

如此,这新起的镇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这么些年凑在一处就是乡里乡亲。

这一日是城东孔家老太太的七十大寿,请了镇上不少人家去赴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