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宁府最外围的几处地方还受朝廷管辖,对待病人的方式和隔壁府城差不多,可进入到起义军占据的范围后,就发现区别很大,越到府城越是不同。
闻峥对起义军的好奇越发高涨。
从外围走到中心,先是看见身患疫病者虽被封锁在一定的范围内,但有大夫医治,每日尽量供应饭食,虽然都是些杂粮菜干,但至少是每日新鲜做出来的,这才是一个朝廷正常应对瘟疫的方式。
再往靠近府城的方向走,没有染上病的农民在起义军的组织下,找了没被洪水淹没太久的高地,暂时开垦出来应急耕种。
农人们虽然有些畏惧起义军,但是并不恐惧,虽然不理解,还是按照起义军的吩咐日常注意干净,饮食注意,避免染上疫病。
每日还有手臂上绑有草环的起义军,敲响铜锣,一遍遍说着注意的事项,偶尔还会看下手中的小册子。
一身黝黑粗糙的皮肤,又打扮成普通农人的样子,弯腰低头,年龄看起来比实际老了十多岁,带着羡慕的眼光走在田地边,很快就被注意到。
“你是从哪来的?”询问的时候还放缓了声音。
闻峥带着嘶哑的嗓音编造了一个说法,说洪灾的时候和家里人分散,后来到处都是疫病没处可去,听说起义军对普通百姓还不错,又想着分散的家人,干脆就回来找条活路。
“你回来是对的,给我说下名字和家在何处,家里人又有几口,是何姓名,日后还能帮你多打听家人的消息。”起义军看了闻峥一样,尤其注意脖子和手腕,看清楚后放下了一点戒心。
借着从闻氏族人说的情况,给自己编造了身份,闻峥谢过后才小声打听道:“大人,你刚才敲锣时说的那些是有什么说法不?”
“不用叫我大人,我以前跟你一样是在地里刨食的农人,叫我王大就成。你听得倒是清楚,这是咱们起义军首领传过来的防疫之法,虽治不了疫病,能够防止蔓延就已经是功德无量了。”小兵说起就一脸崇拜。
说着小兵手里面的小册子就放低了位置,上面的内容出现在闻峥眼前。
估计是古代的识字率过低,册子上面除了文字外,大多都是手绘的画,将这些知识在画中展示出来。
让闻峥惊讶的是,上面的画分明是现代才会有的画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