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二两?”
陶砚正在看着一本农书,他这两个月跟着县衙的其他小吏一起做事,深感自己知道得不够多,于是一有机会便开始看书。
他听到柳二丫的话后放下书本凑过去看,见她从第一笔的十二两又六百钱记起,到刚刚的这一笔二十两,加起来果然是七十二两。至于尾数的十几个铜板,都不约而同地被两人无视了。
“你觉得做什么好?”
“不如再多买一个宅子吧,”柳二丫期待地想着,“娘刚刚也说好呢,哪怕现在贵了些可七十二两也能买一座了吧?”
三十两买的屋子,半年就挣了五十两,柳二丫觉得这个划算。
“那你想买在何处?”
陶砚提醒她,“若你还想着码头,恐怕是不成,因为县衙已经没有空余的宅子了,都被陆陆续续买了去。”
旁的人也不是没眼睛的,自从二丫那宅子挣钱之后,县衙里剩下的空宅很快就被挑了去,越是靠近码头的就越抢手。到了后来市面上凡是靠近码头的屋子都没了,而且也有了人家学着二丫做这门生意。
这个柳二丫也知道,因为她爹就说过这事,不过因为来住的都是熟悉的乡亲,他爹晚上还给烧热水,所以那些新开的客栈倒没有对他们的生意产生什么太大的影响,只是每个月少了二三两银子。
“就在我那宅子附近是最好的,也方便我爹看顾。这样吧,我去跟我爹说一声,问问他有没有什么合适的地方。”
不过第二天回娘家,柳二丫话都还没说呢,就先被她娘说的话吓了一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