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0页

一位大嫂吹唢呐,练着练着全后台的人都说话靠吼。还有拉二胡和敲鼓的,震得人耳朵疼。

赵秀云开始绝望地想,这台联欢会不知道要办成什么样了。

但一上台,居然都表现得不错。

她把自己的节目放在开头几个,连串词都是自己写自己念。因为选用的语言种类太多,用的是一首最为耳熟能详的《沁园春?长沙》。

第一句是普通话。

“独立寒秋……”

接下来的长沙话、沪市话、粤语、闽南话等,加上少数民族语,一共四十三种。

非要说字正腔圆到本地人的地步也不至于,但确实有七八分像,起码观众们都听得出来,专拣着自己老家那句重复。

况且节目寓意好,就像串词说的“千言万语一句话,五湖四海是一家,在此新春佳节之际,以乡音聊慰诸位的思乡之情”。

李师长是客家人,说:“家属院好像就我们一家说客家话。”

老乡难见,说得很少,孩子都在沪市长大,普通话说得溜,沪市话也会一些,唯独老家方言不太会,也就夫妻俩偶尔说几句。

大过年的,听起来总是倍感亲切。

李师长掐指一算,说:“七八年没回去过了。”

他旁边一位副师长说:“我原来在云南待过几年,傣族差不多就是这个调。”

能学得像,也是一种本事。

诗朗诵不是什么稀奇节目,但这份巧思确实不错。

接下去的节目也大有看头,最厉害的数陈秀英,她不仅会顶碗,还骨骼精奇,上半身和下半身能叠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