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8页

现在,或许真是进入光刻领域的好时候——井熙想。

七十年代末,大规模集成电路正逐渐被超大规模集成电路所取代,而飞利浦实验室在光刻机领域却出现颓势,另一种结构更简单,速度更快的光刻机正飞快抢占市场,而飞利浦实验室的光刻机,甚至还无法大规模量产。

又过了几年,公司终于对自家的半导体研发失去耐心,准备把光刻机业务卖掉,或者找一个合作者来分摊成本。

很遗憾,因为他们手里的技术看上去没什么优势,几家大公司都拒绝了邀请,最后只有一家荷兰小公司态度积极,最终以注资210万美元的条件,拿到了一半股份。

而这家被廉价甩卖股份的光刻机公司,就是若干年以后的光刻王者,荷兰的a□□l。

掐指一算,很遗憾,两家这时候都合作一年多了,大概也没有井熙掺和的余地。

但这也并不意味着她没有机会。

如果没记错的话,这时候的a□□l是真穷。

那家荷兰小公司好歹还拿出了210万,而飞利浦的一部分资金却是用样机和库存材料折价参股,整间公司的流动资金不足三百万,但是每年光是研究经费,就需要至少一千万。

与此同时,公司员工都来自被飞利浦淘汰的光刻机团队,做为被扫地出门的失败者,也很少有人还能保持坚定的乐观态度。

更重要的是,实验室至今依然没能实现量产。

但是幸好,他们遇到了一个相当出色的ceo。

新的ceo直接就瞄准了摩尔定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