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9页

然后,老人家就不顾家人的劝阻,坚决办了内退,直接来了京城。

对于老人家的信任和坚定,井熙十分感动,肩上的担子,也觉得更重了。

总不能叫这位对国产的数控机床盼了一辈子的老人家,再次失望而归吧。

第126章 人才

在自动化程度还不够高的年代, 人类单纯用手和肉眼,纯手工做出来的零部件,精度其实也能达到很高的水准。

比如老的光学镜片厂里专门研磨镜片的金手指, 就能够稳定制造洁净度极高的镜片, 比如七八十年代的八级工十级工, 也能靠着老旧的手动机床, 敲打出极其复杂的曲面螺旋结构。

反而是几十年后,机械自动化全面取代了人手和经验, 这些技艺精湛的老师傅,就十分罕见了。

所以,虽然靠着八级工十级工一点点的打磨拼凑无法实现规模化量产化,但是解决从零到一的问题, 难度却并不大。

甚至,某家已经封存的工厂车间里,直接有一台现成的机器, 就是前几年靠着几个大工带着一群小徒弟, 手工做出来的样机,所有的零部件严丝合缝, 主轴部件的精确度甚至比国外大几百万买进来的机床还要高, 可惜只此一台,电机很不怎么的,还缺了能让机器动起来的关键控制系统。

井熙打听到有这么一台机器的存在,花了些外汇额度, 就跟那家厂子把机器换了过来。

张工看着这台机器,也忍不住老泪纵横。

他是八级工,当年也参加过这台机器的研发,但是那个带队的十级大工, 去年已经因病走了。

看到旧物,再想到旧人,只觉得心中百种滋味都汇集到了一处,也不知道是悲还是喜。

悲自然是因为这些年过去,不少老伙计都已经没了,当年项目组解散,竟成了他们最后一次相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