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页

县中学的高校长知道还有这种白白送上门的好事,当然不可能拒绝,在办公室一接到电话,当天下午就赶过来了。

几个人和和气气,有商有量,就把这套以后名声传遍大江南北,几乎高三考生人手一套的状元卷的雏形给商议出来了,井熙负责每年的校订,拿20个点的分红,大禹和市一中主要出地方和人手,负责印刷和销售,各自拿35个点,县中学也要出人手,帮着印刷和销售渠道维护,拿10个点。

在场所有人,即便是井熙都没想到,这么一份简单到草率的协议,以后究竟能牵扯出多大的利益来。

不过现在,一切都还在草创期,井熙的第一次分红,也不过区区一千三百零六块钱。

但是这笔没被她太放在心上的钱,放在外头,却已经是吓死人的高收益了。

签完协议,井熙就请几位校长在食堂的小餐厅吃了一顿饭,因为喝了点酒,李校长顺口就把井熙这回得的钱数给说出来了,他说话的档口,正好有个小学徒在给众人上菜,听到那个抵得上他三年工资的大价钱,小学徒吓得一个哆嗦,差点没把菜盘子打翻了。

桌上几人没注意到他的异样,但是第二天,厂里就传遍了井熙写了本书给大禹和市一中出版,还得了一千多块钱稿费的事情。

这时候,再没人觉得井熙回来得晚是因为考试考砸了,都猜她十有八九就是去写书去了。

屠宰车间里,还有人摇头晃脑的感慨:“我之前就觉得,咱们厂里难得的文曲星,哪可能那么容易就考砸了,原来人家是赚大钱去了,听说井熙是能写书的文化人,那不就跟报纸上那些大作家差不多?还有人发酸造谣呢,摆个小摊做个生意而已,也真好意思跟大学生比,现在可好,连赚钱的本事都远远不如人家。”

王霞在边上听着,只觉得又羞又躁,只可惜一个字都反驳不出来,不由更觉得自己那混蛋儿子不争气,回到家又是一顿大吵,半夜三更的也没个消停。

这时候,井熙井媛两姐妹正在被窝里说着悄悄话。

看到井熙会修机器,井媛就动了心,小声问妹妹知不知道灌肠机。

这个灌肠可没有什么邪恶的意思,而是肉联厂听说国外很喜欢吃香肠,就也想弄台这种机器回来,顺便赚赚外汇。

但是国内不生产灌肠机,只能跟外国买,要买就要用外汇,如今这个可是稀缺资源,省里捏得很紧,厂长已经往省里跑过两三回了,也一直没有得到准信。

“灌肠机?厂长这么早就想着买这个了?”井熙的第一反应却是惊讶。

说起来,上辈子肉联厂弄到外汇买灌肠机,已经是两年多以后的事情了。

那时候她已经去了山区,灌肠机的事情只是看她姐姐在信里简单提过,大概就是厂里好容易弄到了一台进口的灌肠机生产线,可惜这时候全国已经有好几十家肉联厂都开了这个,众多机器一开,各种肉肠堆积成山,压根卖不出去,后来干脆当做福利发给了厂里的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