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页

数控机床都玩过了,张成栋又有机械厂的关系,拼凑一套香肠生产设备出来,对现在的井熙来说并没有什么难度。

一条完整的香肠生产线,大概需要绞肉,混合,冷藏腌制,充填打结,干燥以及包装等工序。

其中绝大多数设备厂里本来就有,再加上肉联厂对原材料获取的优势,这也是姚厂长当初想要引进生产线的底气所在。

问题是,就算设备再齐全,摸不清外国的喜好和出口的要求,也是白搭。

听到姐妹俩的商量,张成栋忽然问:“我以前在东北吃过一种红肠,是不是跟国外的有点像?我记得当地也有厂子。”

这个井熙正好知道:“红肠的原产地也是欧洲,大概只传进来一百来年,不过国内的肉肠淀粉含量会高一点,国外更喜欢的还是纯肉肠……”

说到淀粉,井熙倒是忽然想起一个几乎称霸八十年代九十年代的传奇,火腿肠。

“火腿肠?”井媛和张成栋都听得一脸懵逼,“和金华火腿有什么关系?”

“只是名字类似而已,”井熙笑,“火腿肠和传统的香肠不一样,其实是一种近现代发明出来的乳化肠,通过把脂肪打成细小而均匀的颗粒,获得一种富有弹性的胶状口感。”

“那好吃吗?”井媛问了一个特别朴素的问题。

“应该还不错吧,只要含肉量够高的话。”

说起来,到了井熙上辈子重生前,火腿肠已经彻底沦为泡面伴侣,甚至被戏谑为狗都不吃的食物。

但其实,就像泡面一度也是一种十分高大上的流行一样,火腿肠也曾经是孩子们最垂涎的零食。

八十年代的万元户,甚至还有一个特别直观的形象,就是能每天吃一碗方便面,面里还放一根火腿肠。

上辈子,井熙第一次吃到火腿肠,大概已经是八十年代末的事情了,小小一根手指粗的火腿肠,被大火炸得油汪汪香喷喷,再洒上一点辣椒粉,绝对是最美味的街头零食之一。

“这东西生产出来,外国人会买吗?”井媛又问了一个她最关心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