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页

就像井熙猜测的那样,他肯定更倾向于选择能在实验室工作更久的学生。

但是学生的水平,也同样是一个重要的考量因素。

之所以更倾向于大三大四的学生,不过是因为他们接受过更多的专业训练,内里的知识储备足够应付实验室紧张的工作需要。

然而,井熙在面试中的表现并不比任何一个大三大四的学生差。

而这时候,井熙的优势也体现了出来。

她才大一,却显而易见已经自学了之后的大部分课程,这也就意味着,她留在实验室的时间长达三年半。

这时候,一般的大三大四学生唯一的优势,好像也并不是那么明显了。

其实钱教授最看重的,还是这个学生敏锐的思路,以及对前沿热点的把握能力。

这在没有接受过专业科研训练的本科生中,其实是非常罕见的优点。

事实上,在研究生里,这样的人也不多见——除非是非常非常优秀的那几个。

这类学生,大多都选择了出国。

钱教授其实对出国并不反对,事实上,他觉得年轻人就是要出去看看,多接触一下世界最前沿的信息,对他们知识结构的建立,还有水平的提高都非常有好处。

问题是……出去以后愿意回来的人,实在是太少了。

钱教授其实也理解不少学生的选择。

国内的条件实在太差,不说跟国外研究室比少得可怜的工资,就算是各种仪器设备,也不知道差了几个十年。

国外用的是最新一代的扫描电子显微镜,紫外光刻机,单光子探测系统都已经逼近纳米级别,更不用提早就是实验室标配的i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