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6页

井熙简单估算过, 整一套工序下来, 光是买仪器, 上千万美金都打不住。

她的优势在于对未来的把握,知道应该往哪些方向努力, 但是具体的标准参数,依然需要一点点实验。

运气好五六轮能得到结果,运气不好,五六十轮甚至上百轮也是有可能的。

钱流水一样往外花, 简直就是分分钟破产的节奏。

井熙可不觉得自己的情操能高到倾家荡产做实验的地步。

产业界还有另一种方式,就是企业和实验室合作。

企业定方向,出一部分经费, 请实验室攻关特定项目, 根据具体情况对成果买断或者分成。

如今的清北实验室里就有不少类似的项目,不过一般委托方都是国企, 一次性买断, 给的钱还不多。

汪彪看了井熙的实验设计,只说要请钱教授做决定,然后就没了下文的时候,井熙就已经开始琢磨起第二种方法了。

虽然国外的实验室设备更好, 研究员训练更足,但反正她心里已经有了成熟的方案,和谁合作不是合作啊。

一想起自己说不定也能做钱教授的甲方,心里好像, 还有那么一点点爽呢。

不过首先,她得拢一拢手里的钱数。

彭文那边现在已经进入了稳定盈利期,到十二月中旬之前,她不会动那笔钱。

张成栋那边,井熙已经问过了,如今各地不少肉联厂都想引进火腿肠生产线,这回的分红比第一次还要多,但是几十万块钱,她也拿不准够不够。

再就是那套状元卷,之前的盗版是有不小的冲击,但是照着井熙说的,状元卷慢慢把品牌打了出去,内容更新又快,基本做到了稳住本省市场,同时向周围扩张的趋势。只可惜,这边同样也没多少钱,距离井熙的预算,还有不小的距离。

倒是给家里打电话的时候,井熙听到了姐姐的好消息,原来状元肠卖得好,姐姐也升职了,如今是肉联厂销售部的副主任,正准备跟着主任一起,来京城参加一个食品博览会,顺便推广他们的火腿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