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着粥吃野菜还是过于寡淡了些。”就算黄娘子说是想吃些清淡软烂的食物,也不该拿着野菜配粥这样的食谱来招待客人,所以陆芸花想了想去取了一大篮子春笋和白巡送来的干货中的一把杏仁,准备做一道“煿金煮玉”。

这个名字听起来十分风雅,其实是两道菜,一道“煿”是煎炸笋尖;一道“煮”是清熬笋粥。有云“脱油盘内煿黄金,和米承铛中煮白玉。”1正是宋人描写这道一笋两吃的的诗句。

陆芸花把春笋中笋茎的给切去,只留下上面部分嫩嫩的笋尖,这是要做“煿金”的材料,笋尖脆嫩、笋茎厚实,都是一样的鲜美,但口感不同就有不同的烹饪方法。

就因为吃起来口感不同,笋茎更适合用来炖煮做羹,但现在已经有了鳜鱼粥,“煮玉”就没有必要做了,可是笋切开后过夜就不大好,陆芸花便把它切了放在外面的竹篾子上,用这种最原始的方式晾晒制作笋干。

不论是什么油炸食物都是刚刚炸出来味道最好,所以陆芸花先做起要花时间的鳜鱼粥。

粥、稀饭和米汤很多人看起来是差不多的东西,其实他们有着很微妙的区别。煮粥火候水米比例都有讲究,要米要处于一种开花但是不糊烂的程度;稀饭则不然,要求米不开花,颗颗完整似是饭粒;米汤最薄,水多米少,煮出来说是饭更像汤。

这道鳜鱼粥除了要米符合“粥”的要求以外,还有很特别的一点:它的鱼肉不用切,煮的时候整个放在粥上。

没错,去头去尾的整块鱼肉轻轻拨去鱼皮,整个放在已经泡了很一会儿、煮起来很容易就能开花的米上。盖上陶锅盖子,半煮半焖之下鳜鱼鱼肉软烂,只要轻轻提起鱼骨大片大片的鱼肉便尽数落进粥里,鳜鱼鱼肉鲜美柔嫩,刺少丰腴,只要再捡去一些小骨刺、拿勺子搅一搅,鳜鱼蒜瓣状的肉就成了鱼茸,和煮开花的大米相得益彰。

“两条鱼应当是够了的……”陆芸花比了比去皮鱼肉的大小,这两条鳜鱼都不算小,配上米粥应该够吃了。

当然,说的是够黄娘子和孩子们吃,对卓仪和白巡来说肯定是不够的。他们平日吃得就多,更不用说今早奔波着帮忙找大夫,两人都消耗不少。但是陆芸花今天实在耗费了太多精神,就算现在整体心情是喜悦的,依旧没什么精力再做什么大餐大菜,最终还是用了最最万能的卤锅卤了最后剩下来一些肉,又蒸了些馒头,等等一起做肉夹馍。

其实这搭配怎么看都很奇怪,原谅陆芸花实在是没精力再做什么,最后还是就这样将就吃饱算了。

把姜切丝铺在鱼四周,这次选了一个宽口带盖的陶锅,所以两片鱼肉并排居然也能放下。陆芸花把材料放好,先开了大火煮沸再转为小火,盖上盖子,接下来都是等待的时间了。

“芸花,我去大夫那里抓药。”陆芸花擦擦手出去,正巧和黄娘子碰上,她洗漱了一下,脸上瞧着精神许多,身边居然跟着有些不情不愿的白巡。

注意到陆芸花惊奇的眼神,白巡轻哼一声解释道:“她不知道路,阿卓说要在家里陪你,我带她去大夫那里。”

陆芸花了然,其实最主要的原因应该是卓仪现在成婚了,总不好一个人陪着女性朋友出门。他和黄娘子出去不行,那就得带上白巡三个人一起去,既然白巡不管怎么都是要去的,不如他在家里,只叫白巡陪着黄娘子一起,这世界男女大防还没到不许和异性朋友一起出门的程度,只要路上行为保持距离就不会有什么。

当然有妇之夫和有夫之妇要更注意这个方面一些,也只是因为在意伴侣的想法。

“大概什么时候开饭,我们现在去可以吗?”黄娘子问陆芸花,她这意思是要是饭快做好了他们就明天再去,总不好叫陆芸花辛辛苦苦做了饭他们却去忙别的事。虽说她早上只吃了一点,但现在这句话并没有催促的意思,她已经习惯的吃饭不规律的生活,因此抗饿能力还是很强的,刚刚喝了些水又不怎么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