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宁家大门一路念叨到了宁蔚从小住到大的小院,孙嬷嬷终于停了下来:“少爷,您屋里一直备着热水,您现在就去泡泡热水解解乏,有什么事我明天再同您说。”
“好。”宁蔚点头。
自打十五岁那年宁蔚主动去了军营后,屋里就再没有留下伺候的人,不论丫鬟还是小厮、哥儿。
那时候宁蔚放弃在宁家有人伺候着读书的日子,跑去和宁家完全没有一点关系的军营,是因为他突然发现跟了自己七八年的书童,是继夫人的人,他的一举一动都在继夫人的监视下。
难怪他就说自己一旦做了点什么,继夫人都知道,而且他的书童总是有意无意地说吃喝玩乐有多好,读书有多累。
还有,每年科举之前他总是会不舒服,有时候是风寒,有时候是肚子痛,就没有那一次他去参加科举是顺利的,县试考了两年,府试考了两年,眼看着十五岁这年的院试若是过了他就能拿到秀才功名,书童直接一包蒙汗药让他错过了去考场。
参加科举这么费劲,还有人一直在旁边诱惑,要不是宁蔚聪明,不觉得读书有多累,在继夫人的这些手段之下,他恐怕早就成为了一个只会吃喝玩乐的废物纨绔。
那时候宁蔚找不着证据,又少年心气高,一气之下离开了宁家跑去军营。
估计继夫人开始着急了,转头就说服了他爹给他相看亲事,继夫人精挑细选,想要找既能让他爹满意的,又让她满意的官家小姐。
宁蔚一个读书人进军营,每天的训练累得他沾床就睡,分不出心思关心宁家的事,等他知道的时候他已经有了一个未婚妻。
对此,宁蔚有种说不出的感觉,但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这件事已经定了,很难再有反悔的余地。
宁蔚的预感没有错,过了一年多,再有半年他就要捏着鼻子娶那位官家小姐时,他那位未婚妻却在冬天染了风寒,生一场重病去世。
宁蔚还记得他唯一一次见那个女子时的模样,他的眼神很好,记忆力也很好,所以他一眼就记住了对方过于消瘦的身姿,以及脸上敷的那一层厚厚的粉,估计就是为了让她的脸色看上去好一些。
那是宁蔚的第一个未婚妻。
因为只是未婚妻,没有嫁娶就不需要宁蔚守孝,过了半年,继夫人继续给宁蔚张罗婚事。
花了半年时间精挑细选,继夫人给宁蔚又挑选了一位未婚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