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林见曾广他们的时候虽然喝了酒,但他的脑子很清醒,他没有喝醉说胡话,就是纯粹因为对之前还挺照顾他的哥哥们信任,才会没留意说出来。
现在崇安县的人都知道字糖卖这么贵,还卖得特别好,卢林又说他们的日子越来越好,动动脚指头也能想到,卖字糖肯定挣钱。
卢林会怀疑就是他那时候不小心多说了一句,才让那些先前离开了董哥的哥哥们对字糖起了心思,是因为在唐记年后重新开业之前,哥哥们又找他聊了一次。
第二次,哥哥们话里话外隐约试探唐记的事,但是因为他们那会儿表现得还算正常,就像是在关心大家,也说他们目前接上了董哥以前活继续跑商,才让卢林没有多想。
不过第二次被问到关于唐记的事时,卢林小心了很多,没有随随便便就将唐记的事说出去。
唐董之前说不跑商了,离开的人大多是十九岁往上的兄弟,剩下的诸如大海、卢林他们,除了周正,都是十六、七、八的年龄,他们要么没娶妻,要么是娶的媳妇、夫郎支持他们留下。
那部分离开的人,不是说不想跟着唐董了,而是迫于生计和家里人的意见。
到了他们那个年龄,基本都已经娶妻生子了,他们若是以后不出去跑商,就不再有进项,家里人都指望着他们,没有进项一家子吃什么、喝什么、穿什么?
离开了唐董去外面找事情做,一开始大家基本都想着跟着别人继续做跑商,可是别的跑商队伍有了固定的、知根知底的人,用不着他们。
跑商不成那就换成做其他的,有某种谋生本事的还好,没有的就只能去卖苦力,挣得少还累得不行。
习惯了跟着唐董,不用天天在外面跑,有消息或者时间到了才出去跑一趟,就能挣回来一个月家用的生活,他们还是想过以前的日子。
脑子灵活的就想着反正唐董不做了,那他们干脆把唐董以前接的活续起来,以后由他们来跑唐董跑过的线。
跟着唐董的时候不用多想,反正遇到事有董哥出面,他们不用担心,真正到了他们自己跑,才知道跑商不容易。
且不论同卖家、买家的交流沟通,让他们信任,就说出发前的准备,牛车、马车、骡车的租用,还有一路上遇到的各种问题,以及需要打点的人、事。
没有了唐董安排,所有的人都手忙脚乱的,出了不少问题,连跑几趟下来,不仅没有挣到钱,反而倒贴进去不少。
以前跟着唐董的时候不少人攒了钱,现在因为跑这几趟拿出去了大半,马上过年他们不敢再随便往外跑,想着有什么等过了年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