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忻不用忙活唐记的事了刚巧有空,他上午得了消息后就做了两篮子的椒盐麻饼,一篮子放在家里,另外一篮子午饭后便提着出门。
平日里大家吃的糕点多是甜口的,苏忻做的这个椒盐麻饼则不是,它是一种川式的糕点,咸中带着麻,麻过了之后还有点甜,吃着让人胃口大开。
上一回苏忻送过去的姚老夫人就赞不绝口,他想着自己有一段时间没有动手做糕点,也很久没有去看她老人家了,这天就多带了些过去。
“你这孩子就是心实,我上次不过是提了一句你便记在了心里,这回又做了这么多过来,比我那两个跑去了外地的儿子更可心多了,我老人家膝下没有闺女、哥儿,也没有孙女、孙哥儿,看着你啊就和看自家的孩子一样。”姚老夫人抓住苏忻的手,满心满眼都是喜欢。
是阿谀奉承还是真心的关心,她人老了心没老能分辨清楚,苏忻对她的亲近和尊重是发自内心的,姚老夫人越是接触就越觉得这孩子好。
第一次苏忻到庄子时,他说的酒酿饼姚老夫人就觉得很不错,后来的这个椒盐麻饼她吃着更是适口,算得上是目前她最爱吃的糕点了,可能是人老了就喜欢吃口味重点的东西。
吃着新鲜香酥的椒盐麻饼,姚老夫人笑着看向苏忻:“忻哥儿,前头那段时间你空闲的时候天天都变着花样地做糕点,你这脑袋里的新鲜主意这么多是不是都是从你外祖、你阿姆那儿学到的,怎么你小舅舅不接着开糕饼铺子,反而在重新开业后改成卖糖的了?”
换成刚认识那会儿,姚老夫人不会轻易问出这个问题,毕竟这可能涉及到别人家里的私事,但是现在相处多了,他们两人越发熟悉,说话间就随意了不少,唐记和百宝阁也有合作,仅仅问一两句缘由不碍事的。
苏忻笑了笑:“做糕点要看手艺和天分,不是人人都行,我小舅舅就没有做糕点的手艺,我阿姆要稍微好些,如果让小舅舅他像外公、外姆那样开点心铺子,恐怕买过的客人都要找唐记退钱,我做糕点最开始是阿姆教了些,但主要还是自己喜欢,没事就想怎么做得好吃,终究是因为自己嘴馋。”
在这之前,姚老夫人一直以为苏忻的手艺来自于他的阿姆,也就是唐熙,而唐熙肯定是学自他的爹姆,唐董作为唐记的传人,手艺应该只会更好。
听了苏忻的解释,姚老夫人才明白,原来正宗的唐记传人唐董是个不懂得怎么做糕点的,唐熙有做糕点的手艺但是不精,反倒是苏忻这个苏家人做得更好。
老话说得好,师傅带进门,修行看个人,苏忻这一身手艺就是他自己修行出来的,个人喜欢加上有天分,难怪他能有这么多新想法,做出来糕点味道还都不赖。
其实糕点这种东西姚老夫人府上的厨子也会,只是他做得一般,这样的大概就是缺了天分。
既然唐董不会做点心,他们唐记从点心铺子变成了现在的糖果炒货铺子也就情有可原,毕竟苏忻是个哥儿,又是姓苏的,让他做些糕点自家人吃没什么问题,但是做大量糕点开店卖就不合适了。
不过有一句说一句,唐记的糖做得挺不错的,味道好又特殊,卖这样的糖不比卖糕点差在哪里,看来唐董的天分是点在了做糖上。
有一句没一句地和苏忻说着话,姚老夫人眼角的余光看着旁边那满满一篮子的椒盐麻饼,心里盘算着等会儿让苏忻带些什么回去,也想着等苏忻离开了她就立马让人送部分到外侄孙那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