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1页

其他人都走了,电视台和报社的记者却留了下来,还拿了摄像机和录音笔,摆明了是要趁机采访一下唐新岚——作为这次开放省外旅游的民宿老板,这位的经历可太具有故事性了!

“就在这里吧,咱们一边干活一边聊,行不?”唐新岚苦笑着指了指地上满满一背篓春笋,“今晚要把这些春笋给剥掉,剁碎了做馅儿,明天早上给大家做腊肉笋丁烧卖,还要每人带两个饭团上山。”

记者们点了点头,这样其实拍出来效果更好,于是一边采访,一边看着唐新岚剥笋子。

上唐村到处都是毛竹林,世世代代都靠毛竹和笋子吃饭,村里的小孩子会走路就开始学着剥笋子,手法不要太熟练,只见唐新岚拿了一把锋利的小刀,沿着春笋的侧面开了一道口子,然后唰唰几下,就把外面一层笋壳都褪下来了。

“哎呀!这笋壳里还有好多嫩笋衣呢?都不要啦?”一个家在本地的记者惋惜道,她们家每年这个季节也经常买春笋吃,头茬的春笋贵得很,她妈每次剥笋子的时候,都是很小心地从下面一层层剥上来,尽可能的保留每一片可以吃的笋衣,哪儿像唐新岚,一刀下去,再暴力一扯,春笋外面一层笋衣全给扯下来了!

“没事!咱们这的春笋多得都吃不完,明天你们上山也多挖点哈,我给你们搞个大号的饲料袋装回去,给亲戚朋友也分几根尝尝鲜。”唐新岚不甚在乎地摆了摆手。

省城菜市场里十几元一斤的春笋,在他们这里还真不算什么,勤快点的,这个季节上山挖一天,能赚好几百呢。

就这还挖不完,挖笋的速度跟不上春笋长大的速度,好些笋子还没等他们挖呢,几天时间就长成竹子了。

记者们:“……”

怪不得现在城里人都爱往乡下跑,吃得好不说,还能用最便宜的价格吃到最新鲜的食材。他们也好想在上唐村多住几天。

不过,话题也正好从眼前的春笋,延续到了上唐村的乡村旅游产业上。

记者的问题也问的很现实,这两年全国各地的民宿都在亏本甚至关门大吉,为什么唐新岚反倒在这个时候砸了几百万来造民宿?就不怕赔得血本无归吗?

唐新岚一听这话就知道记者们想听的是什么,大家本来就是半个同行嘛,想了想,她笑着开口解释道——

“也没啥好怕的,之前其他地方的民宿生意不好,也不是人家经营不善,主要还是受到这个疫情影响,但是现在大家都打疫苗了,各省之间的旅游也都开放了,我相信接下来国内的旅游业肯定会很快复苏的,咱们这些靠旅游业吃饭的老百姓,也能跟着过上好日子啦!”

这番话说得是真漂亮!记者们连连点头,又问她当初是怎么想到在上唐村发展乡村旅游业的,毕竟这里既没有名山大川,也没有历史古迹,就连个历史名人都找不到,实在看不出有什么发展旅游业的前景。

“是这样的,我一开始其实是做直播卖土特产的,后来直播间的粉丝经常看我上山挖笋下河抓鱼,就问我能不能来村里玩几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