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6页

古代群穿生活 寒小期 1309 字 2022-10-05

其中的一千两买地,差不多可以买二百亩普通的田产,这个就可以学已故的周老太爷,立下规矩不可出售,每年的租子除了自家嚼用外,尽数卖掉换来钱财继续购入田产。

要知道,当初周家的祖产一开始甚至才五十亩,是周老太爷花了一辈子的时间慢慢积攒下来的。既然周老太爷可以,周老爷觉得没道理自己就不可以。

况且,周老太爷还没儿子呢,他就不同了,哪怕他这辈子完成不了,他有儿子,将来还会有孙子!

剩下的一千两,拿个二百两银子出来置办祖宅。虽说宅基地要比田产略便宜,但这个也要看在哪里。如果是在乡下地头,种不出粮食的贫瘠土地自然是很便宜的。可如果是在镇上呢?那情况就不同了,再说光买地有啥用?不得往上头盖房子?

这个二百两银子是算上了买地、盖屋、内部装饰、置办家舍等等所有费用的。

如果是在府城,二百两银子大概能买下一个小宅院,能住十几口人、并且位置也不会特别偏僻的那种。但若是在孝义镇,那就舒坦了,保准能建个面积不比赵府小的豪宅了。

——搞不好比赵府还要好,毕竟赵府一半的地方都被开垦成了菜园子。

还有八百两银子嘛,五百两换成金子。以周老爷的年岁,他其实是经历过战争年代的,当然不算亲身经历,主要是孝义镇那边太偏僻了,没人往那边去。可就算如此,他也经历了物价飞涨,拿着钱都买不到食物的可怕年月,包括他家,在他小时候家境还不错,却没能熬过去,在他十几岁时就家道中落了。

因此,周老爷格外得有忧患意识,认为金子永远都是硬通货,这个是属于子孙后代的保命钱,毕竟谁也不知道,战乱什么时候会到来。哪怕不是战乱好了,饥荒呢?每隔十几二十年,必有一次饥荒,手里捏着金子,才能保证血脉的传承、延续。

对了,还有三百两。

周老爷思考许久,觉得还是应该置办一些店铺的。甭管是赁出去给人家做买卖,还是自己做点儿小买卖都不错。田产虽然保值,但论起暴利,却完全没办法跟做买卖的相比。

正好,他自己先前把周家酒楼经营得红红火火的,完全可以重操旧业。正好他儿子年岁还小,他先做起来,让儿子在旁边学着,等回头他年岁更大一些了,儿子也长大了,完全可以把买卖交给儿子,他则回家享清福。

……

周老爷算得可好了,连在哪个位置开什么档次的食铺都琢磨好了,至于旁的就更别提了,计划相当完美。

如今啊,就只差周生生那两千两的安家银子了。

对了,拿到钱后,他还要准备一个祠堂,顺便把姓氏改回去。哪怕再不在乎那些虚的,能讲究的时候,谁又会不愿意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