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顾母亲妻女坚决反对的、以及母亲妻女跟着一起反对的自然也有,可到底是少数,不足为虑。
最终,科举改制还算圆满的画上了句号。为了表示出皇帝对女子科举的重视,康熙下旨,凡有意参与今年秋闱的女子,免院试,可直接入乡试。女子科举当与男子分开考核,由女官监考。
乡试在各省省城举行,地方自然是没有女官存在的。女官如今只存在于后宫,而后宫女官各司其职,也不可能突然派遣去地方。
这个问题如何解决呢,反正来来回回都改了那么多了,康熙索性提前在京城来了个临时性的女子会试,时间定在次年三月。
没有任何限制,是女子就能参加,分文武两科,由乐臻担任武举主考官。
文举还算好,可由宫中女官监考,武举就比较麻烦。饭要一步步吃,男女大防自然不能直接无视,还是得遵守封建社会的规则。
贸然让那些男性武官监考女子,天知道最后会发展成什么样。这种情况下,算得上武官,又能监考女子武举的,只有乐臻一个。
乐臻能怎么办呢?她只能选择笑着面对。
人手不足,参试者良莠不齐,乐臻只能庆幸一点:参试考武举的女子应该不会太多。
习武的女孩子少之又少,能有人报名就不错了,乐臻完全不打算奢求太多。
三月开考,报名是二月就截止了的,也算是意外之喜,参与武举的竟然意外的不算少,当然,文举考生比武举多了几倍都不止。
乐臻拿着文武举的考生名单翻了翻,里头有几个姓氏她意外的熟悉。
“赫舍里氏?钮祜禄氏?”乐臻惊讶地看着那一排,“这都是满族大姓吧,她们这,家族不会反对吗?”
“都是家族旁支的姑娘而已,又都是庶出。”康熙解释道,“对家族而言,这些姑娘本身政治意义就不大,如果她们愿意,家族不仅不会反对,还十分支持。”
“能成自然是好的,若真的考上了,这些姑娘最终真成了女官平步青云,她们自然会感念家族给她们的帮助。”
“若是考不上,家族也不会有什么损失。不管怎样,家族都是在支持皇帝的政令嘛,名声上也好听,稳赚不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