况且即便失败了,最差的结果是完成系统任务,简直是皆大欢喜,没有输家。
苟玳如此自我安慰。
想明白这点的苟玳打开手提电脑,开始部署详细反击。
或许成功几率渺茫,但他还是愿意为玻璃墙外正在奋发的人们努力一次。
手机跳出新信息,苟玳点开。
【陈志杰:学弟,不要放弃啊,学长支持你!】
苟玳“呵”了一声,对方哪里是送来深情问候,纯粹是退出战场后作壁上观,拍着手喊“打得凶一点!不要停!给我两败俱伤!”
不过苟玳看破不说破,想了想,回复到【放心,与人斗,其乐无穷。】
第70章 24小时反击战(上)
舆论公关和抢险救灾一样, 都有黄金时期。
过往,传媒界将舆论公关的黄金时期定为24小时,若没能在24小时候做出有效积极反应, 之后的处理就会事倍功半。现如今, 随着传播速度的飞涨, 24小时原则已不适用, 企业必须在尽量短的时间内扭转局面, 否则舆论一旦定调,将无回天之力。
傅巧明逼出自己最大的潜力, 和做运营的下属以及擅长写文字的李小白,在半小时内整出一篇条理清晰的公告。
傅巧明将拟好的公告打印,交给苟玳。
苟玳看文字极快,几秒钟功夫, 便拿起笔修改。
“写得不错。”苟玳说着, 手中的笔却没停止过,大段文字被删除, 并添加上了少量短句。
片刻,傅巧明看着修改完的公告,忍不住道:“老板, 这会不会太短?而且缺乏事实论据?”
傅巧明的原版公告, 罗列了大量辩解,不是巧嘴滑舌或混淆黑白, 皆是有理有据的说明。
苟玳修改后的公告, 简短,道歉居多, 不罗列, 不辩解。
苟玳难得解释道:“我在学校专门做过企业舆论公关的课题, 研究了数百份第一时间的声明。”
苟玳研究所有声明得出的结论是——成功的公关,一定要把自己放在弱势地位。
比起逻辑或解释,普通大众更在乎的其实是态度。
人性的特点是,对涉及自己主动维权的事情,大多欺软怕硬;对于看热闹的事情,大多吃软不吃硬。
你的解释哪怕再客观,再有理有据,都会被当做上位者的傲慢。
因而一份能得民心的声明,一定要放低身段,展现诚意。
简短清晰的公告,一来符合当下网民的阅读习惯,利于网络传播,二来少说少错 ,绝不给别有用心之人过度解读,制造二次危机的机会。
傅巧明对苟玳相当信服,哪怕心下犹豫,仍然按照修改版发布。
走出办公室的那一刻,傅巧明回头看了一眼。
不知是不是错觉,她总觉得这一刻的老板与平日截然不同。
若以往是天高云淡的天空,此刻则是波涛汹涌的大海。
傅巧明前脚离开办公室,后脚沈怜花走了进来。
同苟玳猜测得一般不二,沈怜花问了几家平日交好的水军公司,对方皆表示“不接这活”,也不说理由。
沈怜花:“虽然认识的水军都不接活,但有一家‘朝朝公关公司’主动联系我,很有诚意,还给了几个策划方案,感觉有可行性。”
显然,沈怜花颇为中意该公司的方案和诚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