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来,先前的几次清廷出征中,领军作战的都是旗主,因为只有旗主才能尽得本旗的支持,无论是皇太极也好,还是多尔衮也好,都是拿着自己的资本在创业。
打得好,缴获的物资和人口多,自己的旗自然能多分点,打得不好,损失大了,那么折损的也是自己的威望,而这就是八旗议政的特色。
至于这一次阿巴泰领衔出征却大为不同,他虽然也是老奴之子,可毕竟只是一个小小的贝勒,隶属于正蓝旗,手底下只有区区六个牛录而已。
正蓝旗的旗主是豪格,跟阿巴泰只是叔父关系,不过他为了拉拢阿巴泰,好歹也调拨了八个牛录,加在一起算是十四个牛录,一共四千二百正兵,属于这一次八旗军的主力。
除此之外,其他各旗也出动了一些兵力,其中阿巴泰领衔出征毕竟是皇太极平衡之后的结果,因此他也安排两黄旗各出动了两千五百人,而济尔哈朗的镶蓝旗也出动了两千五百人,代善的两红旗则是各出动了两千人。
至于两白旗出动的兵力加起来则只有三千人,按照惯例,一般来说出动的兵力越多,则未来分到的战利品越多,也能说明在多尔衮兄弟心里,对于这一次皇太极的安排是有些不满意的,以此来表达自己的意见。
在满八旗之外,蒙八旗只出兵了一万人,因此多多少少属于只是打酱油的角色,而充当主力的汉八旗则出动了整整八个旗,分别是祖泽润的镶白旗、刘之源的镶黄旗、吴守进的正红旗、金砺的镶红旗、佟图赖的正蓝旗、石廷柱的正白旗、巴颜的正黄旗以及李国翰的镶蓝旗。
这些人大部分都是明廷的降将,有的是天启年就投降了的,有的是在崇祯年间投降的,他们当中关系也是错综复杂,但是无一例外的是,这些人基本上都获得了清廷的信任,才有机会得以掌握一军。
按照清廷的编制,汉军八旗同满八旗的旗式、编制、官兵员额均等同,因此每旗满员的兵士在七千五百人左右,只是目前尚不能满员,而这一次汉军八旗每旗出兵在一半左右,八个旗加起来便是三万人。
如此错综复杂的兵力构成,也体现出在此时的清廷,对于汉人且用且防的心理体现得颇为淋漓尽致。
不过此时的阿巴泰正处于踌躇满志,信心十足的阶段,尽管在墙子岭处偶有小挫,可是紧接着进军蓟州的过程却又无比顺利,使得他对于明军的蔑视无以复加。
随着一阵轰隆隆的炮声响起,阿巴泰挥动自己的手臂,只见大军穿过了蓟州,朝着南方开始行进,长长的队伍漫天遍野,如同一片乌云一般,朝着南方压去。
京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