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百零七章不在同一个世界了

《华夏青年报》创刊于1951年4月27日,迄今已经有半个世纪之久了,作为广大青年的成长伙伴,始终秉承‘服务青年成长,推动社会进步’的办报宗旨,宣传青年先进人物,激发青年奋斗精神, 启迪青年心灵智慧,反映青年愿望呼声,维护青年合法权益。

刘一辰已经八次登陆《华夏青年报》的新闻了,第一次是他获得o金牌,名列第一,《华夏青年报》给了他不小的篇幅进行报道。《华夏青年报》第二次报道他,是他高考考了750分满分, 当时引发了新闻热度,《华夏青年报》同样进行了报道。

第三次是他获得io满分金牌、io状元杯,《华夏青年报》报道了那一届的华夏国家队,给了整整一版,其中刘一辰占了三分之一的内容。

第四次被《华夏青年报》报道,还是刘一辰发表的论文刊登在《数学年刊》上面,当时《华夏青年报》还以他回答‘钱学森之问’进行报道。第五次就是他和铁道大院签订合同被报道的。

第六次则是他证明了‘冰雹猜想’在美利坚引起热议,《华夏青年报》直接将他视为华夏青年数学家新的一杆旗帜,同时将他塑造成了华夏数学界发展的缩影。

第七次、第八次报道分别是他获得拉马努金奖和陈省身数学奖。

可以说,诸多主流媒体中,《华夏青年报》对他是最情有独钟了,而且每次报道都是持肯定态度。

结束了《华夏青年报》的采访,刘一辰继续在图书馆写论文。

周三晚上,学习小组,牟晓生、张端祥、张成、陈卓羡慕地看着刘一辰,要知道刘一辰现在大一都还没结束,就已经获得了拉马努金奖和陈省身数学奖, 这已经是绝大部分数学奖一辈子努力都不一定能够达到的高度了。

想想都觉得不可思议。

想当初,他们一起参加o全国决赛,参加io竞赛,那时候刘一辰比他们领先一些,但是厉害得有限,可是现在才过去一年,他们就只能看到刘一辰的背影。

想想燕大数学系‘黄金一代’,都还没有人获得拉马努金奖、以及华夏三大数学奖呢。

刘一辰对于大家提出的数学问题,那是毫无保留地进行分享,他不会像数学老师那样直接做题,而是分析着数学题中涉及到的知识点以及数学思维,然后如何切入去解决,而往往一个数学问题,不仅仅只有一种解答方式,它可能有二种、三种甚至更多方法去解决。

四人的学习速度很快,如今都已经将大二的数学课程全部学完了,而且都是相当的优秀,这一点充分地说明,他们能够在o竞赛中脱颖而出代表华夏参加io竞赛并获得金牌,数学天赋还是相当强的,能够在数学上取得多大成绩,完全在于他们能兑付自己身上多少数学天赋。

只要他们继续保持努力, 日后成为世界一流数学家,完全是大有希望。

一旦他们四个都成为世界一流数学家,那么他们这一届完全也可以被成为燕大数学系‘黄金一代’,丝毫不逊色于许晨阳他们那时候的‘黄金一代’,甚至还犹有过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