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五十一章 领路

汉鼎余烟 蟹的心 1115 字 2022-10-08

杨仪奋力扭头,厉声道:“雷将军!我杨仪服了!有话好说!”

服了?

前世的印象里,这杨仪乃性格狷狭刚急之人,哪里会是善茬?他只不过认清了眼前形势,暂且屈服罢了。毕竟俗语有云,识时务者,在乎俊杰。

雷远本来也没指望收服他,只不过想通过他的牵线搭桥,与襄阳、南阳等地的大族达成一些默契。无非是生意,东海麋氏能够做到的,没理由庐江雷氏做不到。

雷远微晒:“那就请杨主簿回来。”

换了数月前,雷远并不会用这样的手段对付杨仪。

当代的政治形势很明了,从基层到地方,都是豪强、士人当道,雷远想要有所作为,断然离不开冠冕世族的支持。而庐江雷氏本身也是崛起于淮南的豪武家族,是个彻头彻尾的大豪强。

所以他再怎么清楚豪强为治世之毒瘤,落到实际的治理手段上,至多做到从武人中提拔一些小吏作为基层管理者。在更多方面,他必须尊重和仰赖士族的力量,竭力将他们团结在自己身边。

故而宜都郡的诸多大吏和地方官职位,都由士族把持;与雷远日常往来的,也多是荆州的世家强宗子弟。

但近数月来,他的想法开始有了改变。

在成都,他亲眼目睹了诸葛亮和庞统用怎样的手段压制益州豪强大族,而那些士人们又是如何地丑态百出;回到宜都,他又见识到了地方乡豪与士人勾结,肆无忌惮地欺凌、压榨百姓。

尤其是后者,对雷远的影响远远超过他表现出来的那些。或许出于后世见闻所带来的软弱,雷远总是不能忘记那些秭归县民众悲愤的呼声,总是会想起袁宁等人死不瞑目的眼神。

雷远很清楚,秭归文氏这样的宗族绝非孤例。此辈在宜都郡会有,在南郡也会有,在长沙、武陵、零陵,在整个荆州到处都有,进而在益州,在整个大汉的疆域之中无处不有。

没错,士人豪强当中有许多的忠臣、志士。但作为一个整体,或者说,作为一个阶级,他们自有其根基,对任何人的忠诚和付出总是有限的。他们总会以谋求自身利益为先;而成熟的政治家或者地方官,会在争取他们的同时,不断的打击他们,在这两者之间取得平衡。

但雷远何须费那精神?

站在整个政权的角度,世族豪强乃数百年的积弊,非一朝一夕所能治理。但雷远根本无须去治理他们。他只要不断培育宗族部曲中的军功地主,不断从武人当中培养出可靠的助手就行了。

较之于数百年积累而成的世族贵胄,刀头舐血而起家的武人要可靠的多,至少眼下要可靠的多。而其数量眼前或许稍有不足,只要经过大规模的教育和提拔,以后一定足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