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别看她年纪小,我活了这么把年纪,在没有见过比小菲更聪明机变的孩子了。你可不能将她当做一般孩子看待。”狄仁杰随口道。

这边堂审已经开始了,不同于昨日抵死不承认,今日一上公堂,县官还没开始问,张春就迫不及待地认罪了。

这样的前后反差让人有些摸不出头脑,曾泰自然是一头雾水。不过他到底有些成算,并没有将张春定罪,而是选择了先审下个案子。

可是奇怪的事情又发生了,他还没开始问案情,那嫌疑犯王五就迫不及待的承认是自己劫财杀人。

张春和王五认罪认得痛快,却让两个案子平添了几分扑朔迷离。

除了两人出人意表的认罪,其他疑点也非常令人在意。那就是两名死者都是来自京城长安,都姓吴,穿一样的缮丝衣物。

曾泰停了堂审,准备再次勘察现场,并令师爷与他分别勘验张春和王五家。

狄仁杰心中一动,也决议与李元芳分头行动。

在小阳村,狄仁杰从张春老母口中问到了一些细节,又在现场找到了作为凶器的菜刀。恰好碰到前来的曾泰,曾泰见他行为有异,将他当做张春的同党关进了牢中。

狄仁杰趁机假扮相士从张春和王五口中询问到了自己想要知道的信息。通过现场和张春王五的口供,狄仁杰断定两人都不是凶手而是受人胁迫为了家人不得不招供。

确定了两人不是凶手,狄仁杰也推断出这两个死者存在着某种联系。恰好李元芳回到客栈没有见到狄仁杰寻到了县衙。曾泰知道自己将钦差当做杀人嫌犯关进大牢可是吓出了一声冷汗。好在狄仁杰是自己要进去,并未责怪。

狄仁杰虽然断定张春和王五不是凶手,李元芳也通过死者的伤口断定乃是高手所为。但是命案却在这时走入了死胡同,断了线索。

夜里,狄仁杰和李元芳还在讨论湖州的命案,官家狄春却送来了朝廷紧急公文。

公文通报:崇文馆掌院学士吴孝杰与校书郎许世德持械斗殴,同时死在许府。此事现已传遍京城,圣喻传下,着内侍省、太子内坊局会同宗正府立刻调查。

吴孝杰与许世德同在崇文馆供职,又是莫逆之交。两人怎么会毫无征兆的互相残杀,以至于同归于尽呢?

可惜他们现在不在京城,狄仁杰却不能到现场查看。只担心武三思一党又要以此事做文章,攻讦太子了。

死在湖州的两个吴姓长安人士,在想到死去的崇文馆掌院学士吴孝杰,狄仁杰突然灵机一动,通过排除法及死者所穿的缮丝衣物,推断出两个死者是京城某个吴姓人家的管事,被主人派来找湖州某位亲朋好友或是昔日同僚。

狄仁杰招来曾泰询问后,知道湖州曾在京城做过官的唯有一人。巧的很就是狄仁杰到过的刘家庄主人刘查礼。刘查礼曾任兵部司农郎,十年前因事辞官归田。

于是,次日狄仁杰就摆出钦差身份前往刘家庄,想要试探一下刘查礼。没想到到了刘府,刘家庄竟然在办丧事。他们见过的那位温文尔雅的刘公子前日与父亲刘查礼登翠屏山不慎坠崖身亡。

刘查礼一个年老体衰之人尚且平安回来,刘传林一个年轻人怎么会坠崖而亡呢?且刘传林死的也太过巧合,不知道为什么狄仁杰就想到了叶明菲那番有了后娘就有后爹的话。

作为一个正统士大夫阶层,狄仁杰对于有后娘就有后爹的论调并不赞成,只当是小孩子的玩笑话。可是现在,狄仁杰却突然觉得小孩儿的话或许才是倒出了世间人情冷暖。

狄仁杰怀疑刘传林的死有些蹊跷,也是为了追查吴姓京城人士的命案借故住进了刘家庄。通过与刘查礼的聊天,狄仁杰确定刘查礼与京城有密切联系,但是刘查礼却一直试图掩饰这一点。

刘查礼越是掩饰,狄仁杰越是肯定那两个死去的吴姓管事很可能是来湖州找刘查礼的。于是在这个关键时刻死去的刘传林就让狄仁杰极为在意,所以决议调查刘传林的死因。

当天夜里刘传林的灵堂上突然传出闹鬼之事,竟然吓晕了守灵的老仆。灵堂闹鬼之后,县衙也发生了尸体被盗的案子。这两件事让湖州案变得越发扑朔迷离。

以凭吊公子为由,狄仁杰令刘府管家刘大带他们登翠屏山。刘公子坠崖身亡时,刘大是唯一陪同父子两人登山的。不过根据刘大所言,刘公子坠崖时他因为走在前面并没有目睹。

狄仁杰一面登山,一面询问刘大经过,在脑海中模拟案发过程。越是深入调查越是疑点重重,比如说刘查礼平日并不喜欢爬山,可是那天却突然要公子陪他爬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