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页

而只有我在这场巨变中逃了出来,成为天命之子,皇位的唯一继承人。当我在高台上接受万人注目,发誓要收回故土,迎回二圣的时候,年轻的血液是沸腾的,那时我也因只身赴金营,临危不惧的表现在百姓心目中的声威大盛,正是意气风发的少年。

可是后来……

那一幕幕如同光影闪过,无休止的失败,南逃……张浚斩了曲端,陕州沦陷,苗刘兵变,扬州城那场来自地狱的大火……当日我在长江南岸,看着对面冲天的火光,心如死灰,痛哭失声,最后侍从杨存忠强硬的把我拖走,之后仓皇的躲避金兵的追捕,甚至流亡海上。

后来谁给了我希望?在风雨飘摇之际,富有魄力,能征善战的将领逐渐涌现出来,韩世忠黄天荡一役,声威大震,张俊,刘锜,刘光世……而岳飞更是攻无不克,战无不胜,成为将领中的佼佼者。

还记得初见之时,岳飞带领军队和金人俘虏御前献俘,脸上充满年少的英气,见到皇帝时还有一些紧张。

呵……那个时候,再也回不去了。

后来大宋军队逐渐势如破竹,收复大片失地,似乎收回故土指日可待,可是后来呢……帝王与手握重军的将领寝阁闹翻,岳飞一反温和常态的负气出走,要在庐山出家,接着淮西兵变,大宋元气大伤,难以再与金人为战……自那以后君臣再不复昔日的和谐融洽,直到最后他被丢到大理寺,我与他也未曾再好好谈过。

我为什么让他下到大理寺,承担莫须有的冤屈?后人对于我杀岳鹏举的原因分析了太多,更因为他的冤死,成就了他忠勇和刚直的形象。

而事实上,岳飞从来不是因为一心想迎回二圣而招皇帝猜忌的武夫,他甚至虚伪圆滑得让我有些喟叹。“迎回二圣”的口号本就是由我提出的,为了凝聚民心军心,所有将领都会喊这句口号,且他在后来发现金人有送靖康皇帝和他的太子回到开封登基称帝的企图时,立刻改口称二圣为“天眷”。而且即使迎回二圣,成为亡国之君阶下囚的他们又怎么可能掌权,与根基稳固的我争夺皇位。

至于他谏言立太子而触怒我的事,当年金人想要立大哥之子为帝,所以他才向我进言立太子以安天下臣民之心,昭示临安朝廷为正统。可是……他进言这件事确实让我动怒了,我为什么发怒呢?恐怕是因为我那些荒唐的心思罢……或许,还有我那难以在他面前启齿的隐疾?可笑。罢了,无需再想这些。

所以我为什么要杀他……我本来已经收了三大将的兵权,他们对我已无威胁,我为什么要自毁城墙,丢弃岳家军这坚实的后盾,遗臭万年……

是为了金人的“必杀飞,可议和”?因为我是懦夫,害怕他一往无前的气概?因为我只配身处黑暗中,畏惧他身上的光芒?因为我被人唾弃,而他受万人敬仰,因为我的隐疾,因为我在他面前难以抬头,因为我永远追赶不上他的脚步……因为得不到就要毁灭,因为他日日与别人朝夕相对,恩爱缠绵,儿女绕膝,尽享我无法拥有的快乐?

现在想来,其实我没有必要自惭形秽,我已经算是做得不错的帝王了,本可以和他一起受臣民爱戴,就算努力不成,无法一统大江南北,也可以君臣相得,安度一生。如果我只是希望他平安喜乐,而不是放任心里的妒恨肆意生长,就可以放他与妻子儿女享受天伦,一世安稳。可是……终究全都错了。

直到岳飞被下到大理寺,我仍在逃避他,甚至忽视他想要见我的请求。在逃避的日子里,时间过得太快,那么快就是除夕了……杀还是不杀?过了除夕,就不用杀了,春三月不可杀人……

不过,那一天有臣子替我做了这个决定,秦桧说,他在狱中畏罪自杀了,也好。以后再也不用面对他,太轻松了。

可是后来我才知道,折磨才刚刚开始。

天日昭昭。其实天日还算是昭昭的,岳卿看到了么?

昨夜寒蛩不住鸣。惊回千里梦,已三更。起来独自绕阶行,人悄悄,帘外月胧明。

白首为功名。旧山松竹老,阻归程。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

作者有话要说:  小九的隐疾:阳痿。所以后来他从宗室里选了两个赵匡胤的后人收为养子,最后立其中的赵瑗为嗣。

陛下你其实不用掩饰,大家都知道的……

更多精彩,更多好书,尽在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