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页

林永明道:“掌柜说笑了,我也是要吃饭的,去别的作坊收,我再卖给你,我能得多少好处呢?”

作坊掌柜一听,也是这个理。

除了楼家外,别的作坊也都接了单子,所以这种时候林永明即使去那些作坊用高价买,别的作坊也不一定会卖。虽说他趁着楼家的作坊赶不及完成那么多数量给高丽的客商,要了比往常更高一点的价格,可仔细算下来的话还是会亏了,所以他不太可能去别的作坊收这些货转卖给楼家的。

想到这儿,那楼家作坊的掌柜道:“我瞧这几个书笼挺坚硬的,看来是经过特殊处理的,这样的能人巧匠,不若介绍来我们楼家的作坊,工钱不会太低的。”

一般的竹篾成品编织好后,也会因为竹子还未炭化而有些柔软,像竹筛等所用的篾条柔软一些没问题,只要竹子足够坚韧就行了。可是书笼这种装书籍、笔墨等重物的编织物,篾条最好是要坚韧的同时又坚硬。

经过炭化处理的竹篾表面会光滑和不易起竹刺,另外细菌也很难生存,更能较大程度地防虫蛀。这对读书人而言,是作为藏书的工具的上好选择了。明州虽然读书风气不行,但是卖到别处,也能大赚一笔呢!

林永明见掌柜想挖人,脑中警铃大作,他笑道:“这个我得问一下他。”

他个人不是很愿意让宋玉延到作坊里去的,因为这代表着他会少赚一份钱。他当牙侩这么多年,也收卖过不少席子、篾篮子,以往收到的不错的物件很少,基本上都是转手卖给老百姓的。

宋玉延虽然不是他遇见过的最好的匠人,但从她交出来的成品往往都能卖出不错的价钱来看,就知道她值得他与之长期合作。

一旦宋玉延到了某个作坊里,那他就没有差价可赚了。

不过他虽然有私心,却也不会故意隐瞒宋玉延,待他下次去找宋玉延时,便跟她说了这事。

“楼家作坊开出的工钱有一千二百钱一个月,不过我觉得以你的能力,自己编织来卖的话,一个月也能赚这么多,甚至更多。”

宋玉延琢磨了一下,楼家开出的工钱确实足够她们姐弟三人生活得不错的了,不过仔细算的话,去作坊就是跟当公务员一样领死工资,算半个铁饭碗;自己单干的话就是多劳多得。

她如今的效率已经大大地提高了,篾篮子一天能编六七个,竹筐的话一天能编三个,熏笼、书笼等一天一两个。以这样的速度来说,她一日的收益就是四十到八十文不等。

而且永远也不用愁没有市场,毕竟明州的草席、竹木加工品可是能远销海外的。

只是自己单干的话也会有一定的风险,因为一旦林永明跟她终止合作,她就必须要重新想办法卖出这些成品,毕竟她目前除了林永明外,还没有一条稳定的销售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