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一章 礼议

没等他看,又有一人持本上奏。

“启奏陛下,臣弹劾翰林院编修冯渊欺君之罪!”

弹劾冯渊的人是位科道言官。

倒是没几个人知道他是谁的人。

这人的官职也不大,平日连朝都不用上。

三份奏疏送到御案之上,景顺帝依次看了。

好家伙!

三人说的明明是一件事,却各执一词。

第一份大意是说:

李守中明知皇帝赐婚,还给冯渊定亲,是把皇帝陷入不义。

这个御史确实是风闻奏事,竟没搞清先后顺序。

第二份是李守中的。

他表示不知皇帝赐婚。

但草率为冯渊订婚,无意间让皇帝为难了。

因此请罪。

第三份则说:

李守中为冯渊订婚早于皇帝赐婚,所以冯渊是在欺瞒皇帝。

这人倒是做了充足调查,竟连时间都知之甚详。

景顺帝其实心中有些不满,但依旧不漏声色。

本来今天是件高兴的事,结果这些臣子又搞党同伐异这一套。

“冯渊可在?”

他的声音不大,但有宫人立刻重复了一遍。

“臣在!”

冯渊今日难得上朝,本是为了请罪。

此时听到叫他,立刻出列。

景顺帝面无表情道:“此事因你而起,可有什么要说?”

“启奏圣上,臣恩师李公怜臣孤苦失怙,在金陵为臣操持婚姻!”

冯渊闻言回应,口中道:

“此与圣上怜臣之心一般无二,臣都铭感五内!”

稍微拍了一下马屁,才道:

“其实此事看下婚书的日期,一眼可知其中误会,并非恩师有意违旨抗礼!”

说到这里,他又躬身施礼:

“但既然此事由臣而起,还请圣上责罚于臣!”

这就是他和李守中商量的第一步。

以退为进。

两人争着请罪,把事情归在自身。

避免将火引到景顺帝身上。

景顺帝只要明白,哪怕稍有不满,也不会处罚太重。

何况冯渊话里话外都是感恩。

若是朝臣们到此为止,景顺帝可能顺水推舟。

来个罚酒三杯什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