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二章 旧事重提,冯渊抗旨!

所以,他并非只是为冯一博这位好友出声。

很大程度上,也是真的为了大魏着想。

东海郡既已归附,就该听从朝廷指派!

那御史不知详情,闻言不屑,又道:

若因怕他们不听话,就动不得冯都尉,那这东海郡投的是大魏,还是他冯都尉?

这样的诛心之言,让景顺帝的眼皮一跳。

原本东海国归附就好,融合肯定要有个过程。

在景顺帝和内阁眼里,冯一博就是个过渡的工具人。

但刘正说的没错,现在这个工具人还不能动。

不然难保会有什么不可预料的后果。

景顺帝还在沉思,刘正已经接口。

他继续道道:

东海郡虽已献土归附,但依旧是东海郡王的封地,又是羁縻州。

很多别人一知半解的事,在他眼里都是清晰可见。

所以刘正才自认,这时只有他适合出来点明真相。

和李守中不好出声一样,总不能让张松越来说。

所以,他们每年只要缴纳足额税赋,其余大魏一概不问。

这就是信息差。

很多人并不清楚具体条款,只以为东海郡已经是大魏的地盘。

即使是羁縻状态,也要服大魏教化。

现在东海郡归附不久,还未稳妥,若是因为冯都尉被调走,而导致东海郡动荡,你吃罪得起码?

那御史闻言已经不知该如何应对,只能一条道走到黑,继续道:

我只知道礼部不该有不合礼制之官,风闻奏事也是我的职责,其余自有圣上和内阁诸公做主。

这个锅,就这么甩给了景顺帝和张松越。

两人对视一眼,都看出对方眼中的为难。

正如御史所言,礼法是大魏的国之根本。

若是提起就算了,但既然拿到明面上,无论如何也得有个说法。

太极殿中,沉默半晌。

最后还是景顺帝出声,问道:

予记得,冯爱卿已经成亲,娶的是薛氏女对吧?

冯一博正在思考如何解决,听到景顺帝点名,连忙出列,应道:

正是!

景顺帝又道:另一家是哪家,可也是世家名宦中人?

林如海自然也在,闻言出列道:

冯家大房,定亲的是臣女!

原来是林爱卿家

看到是林如海,景顺帝还是犹豫了一下。

因为林如海还涉及一些秘事,他之后还要重用。

但事到如今,景顺帝还是不得不说出他的主意,道:

若是让冯都尉继续在礼部为官,予下旨将这一门亲事退了,再为林氏女另寻金龟

说道此处,不由顿了顿。

似乎也觉得这事有些强人所难。

但礼法大于天,而东海郡他亦想要。

鱼和熊掌想要兼得,那就只能委屈两家了。

想到这里,他还是继续道:

可为忠顺亲王侧妃!

这就是他想到的办法,来周全两家。

原本只是想,给冯渊的另一房赐婚一个有头有脸的人家。

但如今却发现那是林如海家。

想到将来的事,景顺帝必然给林如海留足体面。

以免留下太大的芥蒂。

想来想去,也就只能拿亲弟弟做筏子了。

毕竟,他若将林氏女抬举进宫,就难免有些夺臣之妻的物议。

到时候,史书上可不好看!

冯都尉可愿意?林家可愿意?

他以为自己给足了体面,冯林两家自当谢恩。

可林如海闻言,便上前几步,郑重道:

臣林海不愿!

臣愿去职礼部右侍郎之位!

林如海还要继续说,冯一博却口中高呼,打断了他的话!

冯一博不想林如海被自己牵连,自然要把事情都揽过来。

当即,他也到了丹陛之前,和林如海并肩而立。

他朝景顺帝深深一礼,道:

臣只要能为大魏做事,哪怕圣上让臣做个小吏,冯渊亦要肝脑涂地,以报圣上隆恩!

随后,话锋一转,又继续道:

但,臣和薛、林两家的婚事,虽因圣上隆恩,但已然走了三书六礼,就算此时圣上收回成命,也恕臣不能遵从!

说道此处,冯一博将头抬起,不卑不亢的道:

前者为国事,臣当以身报国,自然无怨无悔!

后者为家事,亦当守信重诺,绝无改易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