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九章 八条建议,配合默契(中)

即使是一上朝,就被百官当作会耍性子的妇人。

元春也不在乎。

事已至此,刚刚反对的百官也不好再做声了。

元春见众人沉默,便趁热打铁。

当堂就吩咐侍班官员拟旨,又代小宣治加了皇帝印玺。

侍班官员在一旁很快写就,宣治帝的第一道圣旨就这样新鲜出炉。

元春看过之后满意的点点头,又交给侍班官员宣读。

“奉天承运皇帝,敕曰:世袭二等将军,礼部右侍郎冯渊,击毙刺杀先帝之逆首,救陛下和太后于水火,特敕封楚国侯之位,以彰其滔天之功!钦此!”

冯一博此时已经明白元春的意思,有些哭笑不得的同时,也只能上前谢恩。

“臣冯渊叩谢天恩!”

若是没有元春这一出胡搅蛮缠,即使是救驾之功,最多也就是个乡侯。

甚至就连乡侯,满朝文武大多还会劝谏几句。

最后的结果,大概率就是一等将军。

经过元春不顾颜面的争取,一下晋为超品爵位。

这让冯一博心生暖意的同时,也为自己的计划有些担忧起来。

“楚国侯请起!”

元春抬手虚扶一下,又叹道:

“经此一事,我们母子除了楚国侯,也没什么可信之人了。”

这话一出,满朝文武尤其是刚刚反对过敕封国公的几位大臣,尽皆露出苦笑。

虽然这话听着,像是在说救驾的事?

可在座的哪个不是人精?

自然明白元春这是记仇了,所指的就是刚刚他们驳了这位太后的面子。

这是给他们话听呢!

敢情我们就阻拦一下你敕封国公,就不值得信任了?

这真是应了那句: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

圣人果不欺我!

如果说,这番敲打还只是让一众文武不由苦笑。

那元春接下来的话,就让百官尽皆色变了!

“陛下年幼,还不能亲政,因此必然要有几位信得过的臣公代为处理国家大事。”

元春一边说着,一边扫满朝文武。

百官都明白,这是按例要选辅政大臣了。

如今,有资格做辅政大臣的也就那么几位。

张松越病重,怕是不行。

陈勤之虽然还没回来,但身为上一代帝师,又是内阁次辅,基本没跑。

若是忠顺亲王还在,也算一个。

除了这三个,就属六部尚书和北静郡王了。

至于其余的人,都还不够格。

可这时,元春却继续道:

“所以,今日本宫还想拜楚国侯为太保,作为辅政大臣,代本宫和皇儿……和陛下监政,如何?”

这冯渊何德何能就作辅政大臣?

满朝文武都已经懵了。

“还请太后收回成命!”

这一次,不用别人非议。

冯一博自己率先出列,到丹陛前一拜,忙道:

“只因陛下年幼,逆首才会动了心思,既然主少国疑,自当要有老成持重之人辅政才行,臣又如何能为?”

你倒是有自知之明!

我们也能省下不少事,免得再得罪这位太后了。

冯一博这番话,倒是说到了群臣的心坎里。

可元春一听,又拿出刚刚的架势,道:

“可本宫和陛下就只信你,其他人我们娘俩都信不过啊!”

明知这是元春故意表现出来的样子,而非她的本性。

冯一博心中不由好笑。

不过,他也没忘了配合。

只听他满是纠结的道:

“其实臣倒是有个建议……”

“臣斗胆想请太后在太极殿龙座后摆一道珠帘,等新皇上朝之时,太后在后面辅左陛下,如此,有太后亲自监护,就不怕陛下被人期瞒,又能……”

他的话还没说完,就科道言官上前朝丹陛一拜,高声道:

“大胆!亏冯……亏楚国侯还是礼部侍郎,竟敢提出这等建议,娘娘虽然尊贵,但终究是个女人,今日新皇登基,只是特例,如何能让女子次次登上朝堂!”

他这话说得露骨,就差说一句“如何能牝鸡司晨”了。

朝堂上的事,向来都与其他无关。

唯有利益才是永恒的主题。

所以,再荒谬的事,只要有利益在,就一定有人反对,也有人支持。

开国一脉一听冯一博的建议,简直乐开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