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一十章 请缨

陈勤之还指望冯一博在背后出谋划策,好顺利推行新政。

李守中则不舍徒弟再去冒险。

如今徒弟位极人臣,这样的功劳可有可无。

只要老老实实熬一熬,内阁必然有他一席之地。

而不论是出海还是战争,其中风险都不言而喻。

赵舜君倒是无所谓,却也不想做这个出头鸟。

更何况,兵事也不归他管。

同样的,贾雨村明白冯一博在元春这边的地位,还要在他之上,自然不会触这个眉头。

可没办法,他掌管兵事。

满朝文武都不说话,最后也只能由他起头。

元春也不想冯一博去,所以早就和他通过气。

可惜时间紧迫,她给冯一博传递了消息,却还没收到回应就到了朝会的日子。

此时她自然是揣着明白装湖涂,想要让人举荐人选,只要差不多就顺水推舟了。

正在这时,北静郡王忽地上前一步,朝丹陛一拜,朗声道:

“臣举荐京营节度使刘昭前往,刘大人此前在泉州卫,对东海郡和南洋诸国都相对熟悉一些,必然能协调南疆,一举夺回交趾!”

放在平时,没有实职的勋贵不怎么参加朝会。

可如今南疆失守,这些勋贵都是带兵的后备役,自然都要出席。

只是没想到,北静郡王不举荐开国一脉,却举荐起刘昭来。

兵部侍郎白家锦眉头一皱,连忙上前朝丹陛一拜,斜睨着北静郡王,沉声道:

“北静郡王此言差矣,刘大人还需坐镇都中,京营负责拱卫都中,保护陛下安全,节度使岂能轻离?”

新贵如今大多投到冯一博门下,京营之中的新贵已然以刘昭为首。

再加上拉拢的无门无派的中层,好不容易控制了大半京营。

若是刘昭被调走,南面能不能顺利解决不好说。

可是京营群龙无首,恐怕开国一脉就要浑水摸鱼。

等刘昭回来,大概率又要重新开始。

甚至,在此期间会不会发生什么?

也许能不能回来都在两可之间!

冯一博手下能信得过的人很多,却多在东海郡。

而朝廷之中能信得过的,大多还都是文官。

刘昭这根独苗自然不能轻动。

可问题是,北静郡王说的也有道理。

南面除了粤、云、贵,就属闽地最近。

刘昭又有冯一博的关系,同东海郡交好。

不派他去,还能派谁?

“南疆告急,朝廷如今正是用人之际,也唯有刘大人这样的帅才走一遭才能最快解决此事,除了刘大人,本王实在想不出其他合适的人选,若是不能尽快解决,拖的久了云贵不稳。”

说到这里,他不由顿了顿,才道:

“若是刘大人不如,那除非……”

北静郡王这番话,显然意有所指。

不等他再继续,冯一博便上前一步,朝丹陛一拜,笑着道:

“刘大人坐镇京营,不能轻离,东海郡那边别人也说不上话,所以,还是臣去一趟吧。”

“这……”

北静郡王闻言都愣了一下。

实在是冯一博主动请缨出乎他的意料。

不过很快他就反应过来,顿时笑出声道:

“若是楚国侯出马,想必占婆和沧澜一定望风而降!”

一众阁臣这时也都诧异的看着冯一博。

在他们看来,冯一博主动请缨殊为不智。

举荐刘昭,显然是开国一脉调虎离山的阳谋。

但思来想去,其实也是最优解了。

刘昭暂时离开京营,可以让新贵暂代节度使之职,等他回来再接手就好。

毕竟,京营节度使的任命权在皇家,也就是元春手里,那还不是说回来就回来?

最多是回来再麻烦一番,重新整治一遍京营。

相比之下,冯一博可就重要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