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权摇了摇头,去通知人去了。
隆庆帝看着兵部尚书李广路,问道:“李爱卿,你们兵部有什么补救措施没有,对于后续的战局,你们是如何打算的?”
李广路道:“回禀陛下,这消息来的太突然了,臣接到八百里加急的奏报以后,知道事情严重,就立马来见陛下了,还没有来得及商讨这件事。
不过,臣这一路上思量着,一个是趁着蛮族人立足未稳之际,我们派出大军攻城,把沉阳夺回来,毕竟沉阳深处辽东腹地,一旦让蛮族人在沉阳扎下了根,整个辽东都不得安宁了。
再一个就是在辽阳,重新拉起一道防线,挡住蛮族人南下之路。”
隆庆帝也开始思索了起来,李广路的话和没说一样,不是攻,就是守,起码要选一样,一点实质性的内容都没有。
大楚军队的情况,隆庆帝也略有耳闻,整体的战力,是不如蛮族军队的。
守城战中,自己一方占据着最大的优势都输了,换做攻城战,自己一方处在劣势,而蛮族人占据着优势,自己一方真的有机会能赢吗?
可是不把沉阳夺回来,未来的辽东也堪忧啊。
再说,在自己手里丢城失地,要是不夺回来,后人还不说自己是个无能之君?
想到这里,恨不得将丢了沉阳的张世杰碎尸万段。
不一会,内阁的几位大臣,在胡庸的带领下,来到了御书房。
“臣等参见陛下,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隆庆帝道:“诸位爱卿平身吧,辽东送来了八百里加急的奏报,沉阳被蛮族人给占了,你们也都看看吧,然后大家商量出个办法来。”
众人闻言一惊,沉阳丢了?这是什么时候的事情?
胡庸急忙拿奏报,仔细翻看了起来,看完之后又交给了其他几人,挨个看了一遍。
然后,仔细思索起了应对之措。
“陛下,沉阳之地事关重大,不容有失,不然整个辽东可就危险了,老臣建议,派兵夺回沉阳,将蛮族人赶回老家,重新建立起防线,保护辽东安宁。”
听了胡庸的话,隆庆帝点了点头道:“李爱卿,你们兵部可有把握夺回沉阳?”
李广路琢磨了一会道:“陛下,要想夺回沉阳,耗费太大,兵法有云,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分之,蛮族这次出动了十万人,这一战之后,应该也有七八万人马。
我们要想攻下沉阳,辽东的兵马稍显不足,需要从其他地方调集军队,补充辽东的兵员,而且臣也没有把握,一定能够夺回沉阳。”
次辅杨怀道:“辽东乃苦寒之地,人烟稀少,税负更是寥寥,如此大动干戈,实在没有必要,不如退守辽阳,重新组织起新的防线,来阻挡蛮族人的南下。”
李荣道:“虽然辽东地广人稀,气候恶劣,产出也不是很多,但那毕竟是我大楚的领土,岂有拱手让人的道理,臣以为,无论如何都要夺回沉阳。”
刘晋道:“李大人之言虽然有道理,但是也要考虑一下实际情况,我们的军队能不能夺回沉阳,要是能夺回来,我也支持出兵沉阳。
可若是一点把握也没有,非要出兵,到时候一旦再败了,恐怕连辽阳也保不住了,那可真是鸡飞蛋打了,老臣觉得,还是杨大人的办法对朝廷更有利。”
隆庆帝闻言,皱起了眉头。
“虽然杨爱卿的建议更稳妥一些,可是我大楚的领土不能收回来,始终是个隐患,总不能敌人打下一处,朝廷就放弃一处吧?那样的话,我们岂不是要亡国了?
长此以往下去,大楚的臣民,也就对朝廷失去信心了,谁还会支持一个无能的朝廷,难道都想当亡国奴不成?”
杨怀连忙上前道:“陛下,臣这么说并没有私心,也是从朝廷的利益考虑的,如何决断,还得有陛下圣裁。”
隆庆帝心中一阵的烦躁,一碰到难事,这些人就知道把事情推到自己身上。
“众位爱卿,难道我大楚就没有可战之兵了吗?”
李广路道:“陛下,不是没有可战之兵,而是夺取沉阳耗费太大,有点得不偿失啊。”
隆庆帝忽然想起贾琮来,这小子可是从无败绩,若是让他出马,不知道能不能夺回沉阳?
话说,这小子怎么还没有来?
正想着,就见戴权带着贾琮走了进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