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5章 两败俱伤

骑砍战记 十二楼月明 2490 字 3个月前

尤其是那些刚被提拔为狮骑士的年轻贵族们,个个都正是向往建功立业的时候,冲得那叫一个狠。

仅仅一天之后,雅拉加尔村子外面就死伤了一地,到处都是横七竖八的尸体。

两边都是大规模骑兵部队,突然遭遇之下也没法布置什么战术,这种仗打得挺快,人死得也挺快……

结果,巴哈德汗和乌尔里克国王两人基本上同时欲哭无泪……

刚刚重建的狮骑士团冲得太勐,又被打没了三分之一,死的大多数是新晋皇家骑士和他们的新扈从——配合不娴熟,有这个结果也属正常;

而王城侍卫队的新兵蛋子死得更多,从超编状态一下子又打回了原本一千五百人的编制,这下子烈狮城的营房够用了……

乌尔里克当时就觉得自己说不定要破产了……这特么得花多少抚恤金啊?

而巴哈德汗卡丹的德夏大军伤亡更是惨重,而且还一丁点好处都没捞到。于是卡丹带着残兵快速撤回了德夏境内,连伤员都放弃了。

全员骑兵的德夏人倒是有能力跑路,甚至还能带走大部分失去主人的战马。

所以,虽然烈狮王国看起来算是打赢了,但基本没得到什么有价值的战利品,损失却相当大。

而德夏这边,卡丹这次出兵带的都是支持他的铁杆亲信,如今实力损耗过于惨重,天知道回了德夏之后他这‘巴哈德汗’的位置还稳不稳当……

要知道德夏公国在卡丹统治之前其实是个半世袭半选举制的国家,‘巴哈德汗’这个‘神在人间的使者’原本是被各部族推举出来的。

就像‘哈里发’这个头衔,在德夏是指‘神使的继承人’,原本同样是由各个部族推举出来的,哈里发就是下一任巴哈德汗的候选人之一,通常会有三到四个。

而‘拜尹’原本是指‘协助神使为民众领路之人’,是军政教合一的地方执政官,类似于将军或者城主,同时也是地方上的宗教负责人。从这个头衔的意义上也能看出,这原本也是被地方上的民众推举出来的领路人。

只有各部族的汗位大多是世袭的。但实际上两百多年前就连汗位也是由各部族内部推举最有威望的人担任,一直到现在都还有一些小部族在用推举的方式选出他们的汗。

但卡丹上位之后,完全改变了制度。

或者说,他是因为改变制度而上位成为巴哈德的——他用世袭制度向那些有实力的部族首领进行许诺,承诺让支持他的部族首领成为世袭的‘哈里发’或是‘拜尹’,子子孙孙都能掌控更大的权势。

于是在各部族推举中,当时年纪轻轻的卡丹成功当选为巴哈德。

随后,卡丹履行了他的诺言,他带着因为支持他而成为哈里发与拜尹的那些新任当权者,用武力和暴力强行将德夏公国的推举制全面改成了世袭制,并且采用了与各王国类似的分封自治。

也就是说,卡丹将‘巴哈德’、‘哈里发’、‘拜尹’这些与宗教有关的头衔,直接全面对应了烈狮王国的‘国王’、‘公爵’、‘男爵’等爵位。

各个头衔都可以传给自己的继承人,除非有哪家绝了后,否则不再进行推举。

在一场充满了鲜血与暴力的大清洗之后,卡丹让德夏出现了一批永久的高级贵族阶层。

这种从推举制度全面转变为世袭制度的做法,确实在极短的时间里便迅速稳固了卡丹的统治——得到权力的那些人当然想永久的维持下去,所以他们必然支持卡丹的做法。

这与国家的宗教信仰和文化无关,谁不想子孙后代永远都是更高的统治阶级呢?

而且卡丹以武力清洗了不服从的部族首领之后,确实使得整个德夏得到了统一,德夏不再是一个松散的部落联盟,各部族相互之间很少发生内战,国力确实因此提高了不少。

于是德夏在最近这二十多年里再也没有实施过推举制度,如今倒更像是一个王朝,除了宗教文化不同,其他方面与各个王国在本质上没什么区别。

但就像马略皇帝的改革一样,任何一个国家的政体变更总是会引发矛盾冲突的。

在过往的二十几年中,在世袭制度下受益的都是曾经支持卡丹的部族领导者,自然能让卡丹稳坐巴哈德之位。

但如今,很多原本支持卡丹的部族首领老了、死了,而他们的后代继承了他们的地位,但这些年轻的新汗,却和卡丹不怎么熟悉。

再说,大多数高位者都不止一个孩子,而高级头衔就那么一个,没能继承头衔的孩子自然就会产生一些别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