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章 求生不得,求死不能

闻言,杨广双眼微眯。

翌日的早朝上,他所担心的事情,果然还是发生了。

赵王杨杲刺伤崔氏女的事情,成为了当下最大的议题,文武百官各执己见,展开了一场激烈无比的辩论大赛。

一方面是建议将此事大事化小小事化无,他们的理由也很简单,杨广膝下三个儿子,一个死,一个落在李渊手里,身边只剩下杨杲这一个独子。

要是让他锒铛入狱,按照现有的大隋律法,就该夺去皇子身份,秋后问斩。

因此,许多人主张,在这件事还没有传遍江都之前,先压制下来,让杨广随便给点小处罚给点小教训,从而揭过此事。

当然,也有少数几个人,对杨杲比较了解,认为杨杲与崔贵妃一事,肯定有不为人知的隐情,应该派六部好好调查调查。

至于以宇文化及为首的宇文氏,则始终揪住这件事不放,认为天子犯法尚与庶民同罪。赵王杨杲行刺崔贵妃,罪无可赦,就该大义灭亲,不能因为他是皇子,就对他动恻隐之心。

宇文智及带着一大批官员,在朝堂上与其他官员据理力争。

“陛下,赵王是你的儿子,难道崔贵妃就不是你的妻子了吗?赵王妄图谋害陛下的妻子,如果不处理,只会令崔贵妃寒心。”

“没错,相当一部分人认为赵王年幼,可宽恕他这一次的恶行,但他们有没有想过,这对崔贵妃公平吗?”

“即便陛下不想杀赵王,但也要重罚他,最好逐出皇室,贬为庶民。另外司马德戡与赵王的关系向来亲密,在赵王袭击崔贵妃这件事上,司马德戡必然有怂恿的嫌疑,陛下应当把他召回来,调查清楚之后,按律严惩!”

来护儿闻言当即跳出来,与他们争吵了起来。

“放屁!现在说赵王与崔贵妃的事情,与司马德戡有什么关系?司马德戡此刻正在奉命剿匪,你们在后方不支持也就罢了,莫非还想火上浇油,扰乱军心?”

宇文智及等人冷笑不已。

他们一直在想方设法阻止杨广重用司马德戡,如果司马德戡也被牵扯进这件事,即便他真的能剿除匪患,回来后也无法在担任大隋的大元帅。这对于他们来说,是百利而无一害的事情。

至于裴炬等人,则连连摇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