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四章 朝廷风向大不同

大明嫡子 肉丝米面 2907 字 3个月前

当真是一人得道鸡犬升天了。

袁素泰被顶格赏赐,上林苑监的官员也纷纷官进一级。

真真是雨露均沾,不分厚薄。

一时间,红薯地上百官寂静,无不是羡艳万分。

刚刚因为确认了红薯亩产而嚎啕半天的袁素泰,差点又没能控制住自己的情绪。

从一品的少师。

虽然是从一品,可也是一品大员了啊!

袁素泰只觉得自己此刻的肝胆都在不受控制的颤抖着,皇帝所赐,臣下不敢辞。

袁素泰重重的五体投地。

“臣袁素泰,领旨谢恩!”

“臣等领旨谢恩!”

“吾皇万岁。”

落在百官之后的翟善微微一笑,亦是拜倒在地,引领百官山呼:“吾皇圣明。”

…………

“陛下当真圣明也!”

上林苑监内,神烈山下的前湖湖畔,双膝跪的沾满灰土的郁新,站在一片种植着不明作物的田地里,望着前方道路上送走皇帝和太子等人之后,三五结群的官员,低声念叨着。

王儁就站在他的身边,双手揣在袖中,歪着头看向郁新:“何解?”

郁新顿时一愣,眨着眼看向王儁,好似是在确认这老倌到底是真的不懂还是假不懂。

半响之后,郁新也没看出个门道来。

只能是低声开口:“陛下这哪里是在赏袁素泰和上林苑监啊,这分明就是在给太孙的赏赐。”

王儁闻听此言,猛然醒悟,眼前一亮,慌不择口的低声道:“赏无可赏,以防木秀于林?”

郁新点点头:“陛下越是如此,太孙的位子就越稳啊……”

皇帝对太孙这般谨慎照料,甚至于大明现在能有亩产三十石的红薯,也是因为太孙才有的。按理说,最大的功劳该是太孙才是,可偏偏刚刚在红薯地那边,给足了袁素泰和上林苑监的赏赐,却对太孙的功劳不发一言,乃至于是刻意回避。

赏罚,在很多时候,就不能简单的从表面去看待。

不由的,郁新就想到了近来被召回应天,罚跪太庙的秦王。

秦王做的那些事情,受的那些罪过,又何尝不是因为太孙?

郁新默默的摇摇头。

王儁却好似是被他这一句话给打开了思路,连连低声轻语道:“若是这般,那陛下今日将空悬二十七年的少师之位,赐予袁素泰,怕是也有对我等在朝官员敲打之意了吧。”

说完之后,王儁只觉得背后好似刮过一阵凉风,不由的打了一个寒颤。

郁新点点头,脸色不太好看:“詹资善为何会上辞呈乞骸骨?便是看清了这一点。陛下现在只看臣子是否在真的做事,又是否会成为拖后腿的人。做事的有功必赏,便是有过也会回护。可若是拖后腿的,恐怕都要一个个的被赶走了。”

“詹资善秉性刚决,可最后临了了,却做了一次好人,他上辞呈,那就是替咱们这些人背了一次锅的!”

王儁脸色同样变得有些不好看。

詹资善上辞呈乞骸骨的缘由,他是明白的。

因太平里李家灭门,他们这些人不过是稍稍的试探了一次。那时候,陛下就表现出了强硬的态度。

詹资善就是看清了事情,这才主动用文华殿大学士、吏部尚书的位子,替当时所有上弹劾的人担下了罪责。

王儁有些踌躇不安的低语道:“那往后,我……我等该如何在这朝堂之上立足?”

郁新转头看向王儁,脸上露出一丝怪异的笑容:“只要你能善待、重视张二工他们那些人,便可无虞……”

说完之后,他也不等王儁开口。

便面露嘲讽的笑了笑,摇着头道:“想来,你也是不愿意的。”

王儁大抵是被人看穿了心中的那些个不可明言的念头,饶是为官多年,脸上仍是微微一红,不由下意识的将视线挪开。

王儁嘴里嘀咕着:“该说正事的。”

郁新哼哼两声:“那就继续做本官今日做的事情,虽不能如那袁素泰一样身居一品,着仙鹤大红袍,却也不会别陛下给盯上。”

“你要我在陛下面前当个谄媚之臣?”王儁猛的回头过,瞪大了双眼看着郁新:“你忘了陛下今天所说的话了?再有下次,恐怕难逃其责。”

被人骂成是谄媚之臣的郁新,却也没有气恼。

只是无奈的苦笑着摇头:“我说王兄啊,你真是……我的意思,往后我等在朝为官,便是只做那点头的鹌鹑即可。圣意难违,圣命难逆。你我便是做那当一天和尚敲一天钟的差事好了,陛下要我等作甚,我等便安排下去,绝不与陛下作对。”

王儁觉得自己大抵是被工部的那些粗糙活给弄得脑袋也愚钝了,不齿无知的问道:“当个应声虫,陛下就不会生怒了?”

郁新连连摇头:“这天底下,当真能人人都为官公正,踏实做事的?你我都知晓绝无可能,陛下同样晓得。既然如此,留一个听话的人在眼前,总比换上一个整日里只知道死谏顶撞的人强吧?”

“这官当的……”

王儁一声轻叹,最终还是没有将心里话说出来,挥挥衣袖,两手背到身后,摇着头踏步离去。

郁新哼哼两声。

自己自踏足仕途官场以来,熟稔天下政务,天下间的人丁田赋、地里险要尽数牢记于心,户部执掌天下钱粮赋税,左支右出,他自问做的不差,时时护着朝廷的钱粮不致亏空。

可人心思变。

国朝已经二十七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