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一十七章 文官们的嘴皮子

大明嫡子 肉丝米面 2275 字 3个月前

孝慈皇后在世的时候,皇室和勋贵们的联络都是由老人家亲手操办的,后面便是皇后薨逝,也是有后宫的娘娘们和当初的吕氏在操办。

如今东宫里头没了当家的女子,太孙府又开在了宫外。

勋贵家的女眷们,来太孙府总是要比请旨入宫来的容易,也更方便这些人家保持和皇室的积极关系。

“这些都是体制,国朝稳定,这些事情就少不了。”朱允熥轻声解释着,低下头才发现沐丫头已经在自己怀里睡着了。

他的脸上温暖一笑,转身拖着沐彩云小心放平在床上,又转身到了靠在软榻上一直熟睡着的汤鹊清跟前。

朱允熥的动作很轻柔,如同是在抱着一件最精美的瓷器一样,动作小心翼翼不敢有丝毫的颠簸。

将汤鹊清也放在床上后,朱允熥为两女盖好被褥,这才稍稍整理了一下自己的里衣,穿戴上衣袍饰品出了里屋。

外屋,彩莲、彩蝶两丫头靠墙坐在凳子上,眯眼休憩,全然不知朱允熥已经走了出来。

这大概就是整座府上有了主心骨在的时候的样子吧。

朱允熥轻手推门,踏出屋门,反手压着门板小心将其合上。

屋外。

锦衣卫北镇抚司镇抚使孙成,早已等候多时。

见到朱允熥走出屋门,孙成便当即挥袍,踏出一只脚上前屈膝跪地,抱起双拳沉声道:“臣,孙成,参见皇太孙殿下。”

朱允熥上前,伸手拍了拍孙成的双拳:“起来吧,京中有你在,我很放心。”

孙成低下头:“微臣职责所在。”

说完之后,方才躬身站起。

朱允熥抬眼看着此刻天色,询问道:“现在城中情形如何?午门那边可有闹出乱子来。”

“城中一切照常,只是官绅人家之间往来多了些,大抵也是因为今日午门前的逼宫一时。”

孙成低声回复着,跟随朱允熥的脚步往外头走去:“午门那边,翟善等人都已经过去劝说,臣等瞧着翟善嘴上都出了火气泡。”

朱允熥双手团在一起,藏在袖袍下面,默默的笑了笑:“翟善怕是劝不动这些人。”

孙成点头道:“他是劝了不少,好话赖话都说了,甚至拿出京察威逼在场之人,只是听从者全无一人。”

这帮被取消功名优待给惊到了的官员们,能听进去翟善的劝说才怪。

朱允熥目光幽幽:“他们的诉求呢?”

“便是在说要面圣,说是天下读书之人不易,有千难万难。言下之意,微臣等以为,他们是在忧虑朝廷是会不会真的夺了读书功名的优待。”

朱允熥冷笑一声:“那就让我们去看看,他们到底是何等忧虑。”

……

“我等非是忧心功名利禄,我等只是思虑天下读书人来日生计。”

“古往今来,多少贫寒少年郎,本该坐于学堂之上,不必忧心每日米粮,不必忧心冬衣夏冰。却因生计,而不得不困居于田亩之间。”

“朝堂功名优待,是为后世读书人留存一份体面和从容。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此句虽好,可古今又有几人许?”

午门前,静跪逼宫官员们的诉求,经由最前面着红袍官员们的嘴一一道出。

吏部尚书翟善只觉得脑袋一阵阵的眩晕,这帮人是劝又劝不动,打又打不得,只剩下自己一个人肝火暴起。

翟善忍着嘴角的疼痛,不厌其烦的开口道:“何人说了朝廷要夺了功名优待?此等空穴来风的无稽之谈,朝堂之上从未有过半分议论。尔等身为朝堂官员,当兼听则明,而非不辨是非。”

“敢问翟尚书,为何这样的事情会发生在殿下问罪孔家,将其一干人等解押回京路上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