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四十六章 皇重太孙风声起

大明嫡子 肉丝米面 2399 字 3个月前

“这话是殿下亲口说的?”

内阁,任亨泰看着前来传话的太孙府内侍,眉头微微皱起,脸上有些疑惑。

小内侍点点头:“殿下亲口所说。”

任亨泰眼睑下沉,心思明显重了些。

一旁的解缙则是挥挥手:“有劳了,回去禀告殿下,臣等已经知晓,自当以国事新政为重,一日不敢忘却。”

小内侍躬身领命,退出内阁。

内阁中,发出一声轻叹。

如今的内阁,奏章案牍书卷,愈发的多起来,人也比过往显得更多了一些,权力自然就更重了几分。

只是在这内阁里间的屋子里。

却只有任亨泰四人。

任亨泰发出一声轻叹,斜眼扫向身边的解缙,而后又看向在对面斜靠着打盹的魏国公徐允恭,以及在不远处通顶的书架前翻阅查找案牍的高仰止。

书架是新添置的,还带着刚刚上过大漆不久之后的新光。书架很很高,一路高到了屋顶,层层叠叠的案牍塞满了每一个空格。

作为内阁中最年轻,却也是大明朝如今朝堂上少数手握重权的内阁大臣高仰止,在书架前就显得很是矮小了。

任亨泰轻叹一声之后,目光便锁定在了高仰止的背影上。

在旁的解缙手捧着九边呈奏回来的奏章,微微低头,眯起双眼,缝隙里盯着不知要做什么的任首辅。

任亨泰轻笑着开口道:“春风,殿下这番话的意思,你可曾悟了。”

近处,原本打盹的都快要打鼾了的徐允恭,忽的没了声息,身子微微的动了一下,却没有下文。

高到顶的书架前,高仰止慢条细理的,终于是从那无数的案牍之中,找到了自己想要的东西。

回过头,高仰止捧着自己找到的案牍,面露笑容的迎着任亨泰的目光。

他便真的如自己的字一样,脸上的笑容总是给人一种如沐春风般的温柔。

高仰止亦如春风的轻动脚步,两袖飘飘,开了口,语调平和:“若是晚辈猜的不错,殿下是觉得太孙府外头太吵了。”

说完之后,高仰止脸上浮出了几分恰到好处的含蓄微笑。

不等解缙开口,徐允恭已经是挪了一下身子,哼哼了两声睁开双眼:“春风说的倒是不差。堂堂太孙府外头,被围成什么样子了?吵吵闹闹的,让人以为我们大明朝的太孙府是菜市场不成?”

内阁总领朝廷文武百官,应天城里的消息总是知晓的最清楚。

一点点的风吹草动,锦衣卫如今也都开始往这边报上一报。

任亨泰点了点头。

在他身边的解缙方才开口:“身为臣子,还是以国事新政为重的好。为臣者忠孝当在心中,国事处理的不妥当,做再多旁的事情也是无用。

君上用人,亦是用人不疑。既然如今新政初定,朝堂安稳,陛下他们也不会再有在朝堂上大动干戈的念头。

任阁老以为,如今是不是该以内阁的名义,下一道行文,让各部司衙门都知晓一番?”

解缙将应对办法,送到了任亨泰的面前。

任亨泰笑了笑:“既然大绅如此说,便依你的意思,内阁署名行文各部司衙门,让他们给人都叫回去,老老实实的干好本分事情才是。”

解缙应了下来,看向高仰止。

高仰止当即开口:“我去写行文。”

那头,徐允恭却是忽的开口:“这行文倒是还要再斟酌斟酌。”

他一开口,不单单是任亨泰,就连解缙和高仰止两人,都面生疑惑。

按照往常的惯例,像今日这样的事情,徐允恭是不太会参与其中的。只要不是涉及到大都督府治下的有关事宜,徐允恭在内阁中大多数时候,都是摸鱼过日的。

整日里,内阁就是忙的脚不沾地。

他魏国公也是舒舒服服的打盹看书喝茶。

高仰止看向任亨泰和解缙,而后笑着看向徐允恭:“不知公爷还有什么要补充的?”

徐允恭摆摆手,端起手边的茶盏,抿了一嘴。

似乎是茶水有些凉了,让他不禁皱起眉头。

“也没什么事情。”徐允恭说着话,伸手将嘴边的碎茶抹去,继续道:“便就是今天入宫入值的时候,刚刚出了府门,就听外头有人在说一桩连我都没有听说过的事情。”

这事情不简单了!

解缙目光一转,轻咳一声。

高仰止心领神会,立马是配合道:“哦?还有什么事情,是公爷也不知道的?”

任亨泰目光转动,心思微微一沉。

徐允恭开口道:“听着倒是让人不禁发笑,那些人说的事啊。竟然是在说,我大明朝就要有皇重太孙了!你们说,这事可是好笑?便是当真有这回儿事,那也该是我们内阁先知道的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