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五十一章 绝对正义,谁敢言不义?

大明嫡子 肉丝米面 2428 字 3个月前

徐允恭面色不该,继续道:“东征大军意欲施救吉野家族及倭国天皇,此乃仁义,不曾救下,此乃无奈,于军中无错也。

京都城滋生倭贼,裹挟百姓犯上作乱。依大明律,也该是重典惩治。更遑论是在大军眼前,为保大军稳定,动用刀枪平定骚乱,亦是情理之中。

移百姓于城外,远离战火。今次之后,瀛洲设道,皆为本朝治下之民,徙本朝百姓于本朝琼州府,自无错漏,亦是情理该有之事。

臣斗胆奏请殿下,准允东征大军于瀛洲一应军机之事,有自行量裁之权。朝廷若为体统规矩,只需遣都察院官员往瀛洲,先设巡察一职,督办瀛洲战后军纪。”

“魏国公!”

任亨泰这下真的急了,今天东征大军能屠得京都城只余不足八千人,来日得了自行量裁便宜行事之权,还不知来岁瀛洲能余下多少百姓了。

他当下急声出口。

继而又转头,脸色忧虑的看向朱允熥:“殿……”

“准。”

任亨泰的话还没说完,朱允熥便已经轻声开口,说出了一个准字。

徐允恭顺势开口:“微臣领命。”

任亨泰强撑着,没让自己倒在身后的椅背上。

身为多年的朝堂命官,任亨泰很清楚,大军撒出去,那就是一把把不受控的刀子。刀子似乎要杀人见血的,朝廷也希望在外的大军能斩杀所有的敌人。

便是任亨泰自己,同样认为,朝廷的军马在外就该是征伐的。

可是,征伐杀人的对象却要有所分别。

战场上那四万五的倭国士兵被杀,任亨泰除了意外于东征大军的杀伐力度,却再也没有更多的想法。

但如京都城中的那些百姓,那都是手无寸铁的平头百姓。

如此残杀,实在有违仁义,有损大明的颜面。

然而东征大军给出的解释很充分,也很正义。

甚至可以说,这是绝对的正义,无可挑剔。

当朱允熥从嘴里说出那个准字之后,任亨泰已经决定,日后东征大军报于内阁的奏章,自己一概不理,交由解缙他们去处置。

眼不见心不烦。

倭人要遭老罪了。

眼瞅着对面那帮武夫,在皇太孙说出了准允东征大军便宜行事之后,任谁都明白,京都城的事是第一次,但绝对再也不会是最后一次了。

瀛洲本土之民十不存一?

不由的,人们想到了有关于皇太孙的一侧小道消息和传闻。

大明朝的皇太孙不喜倭国倭人。

这一次的征伐倭国,虽然有着朝廷财政收入和用工的因素,但谁也不会断言其中没有皇太孙对倭国的厌恶存在。

曹震难得回京一趟,等大都督府重新整顿好京军诸卫,他不日就要重新领军离京。

像如今朝中这样的热闹,他向来是热衷的。

曹震瞧着周围没人开口了,他便看向牛大富:“牛大富,你且继续说,把话说完了。”

牛大富点点头,他不太认识在场的文官们,却认识景川侯曹震这些人。

“京都城一事暂定,大将军又令大军围攻足利家族。攻城五日不下,军中炮火炸膛一十七尊,军中稍晚会报由大都督府、兵部、工部知晓。

大军围攻足利家族五日,城破。方才得知,足利家族卑劣手段,以百姓冲抵官兵守城,夺百姓之米以作军粮。

我军入城之日,城中无一百姓幸存,皆被倭军所害。倭军负隅顽抗,我军无可奈何,屡屡劝降不成,只能继续执行军令,与倭军搏杀。”

大明是正义的,绝对的正义,谁也不能说大明不义。

牛大富说完之后,偷偷的打量了一下周围的朝堂大佬们,脑海中回想着铁先生在自己回京前交代的话。

铁先生是个很好的人,牛大富固执的认为,铁先生不就该在倭国和他们那群大老粗待在一起,而是该在这文渊阁里的。

所以像铁先生那样的好人说的话,牛大富历来都是牢牢记在心中的。

铁先生还说,只要自己不说错话,将他交代的话都说出来,东征大军的日子就能更好过,在瀛洲做事也能更方便,军中的弟兄就能少死很多很多,少很多很多的伤亡。

于是,牛大富继续将最后的话说出口。

“我军平定足利家族主城之后,四方皆有倭国南北两朝残余旧部袭扰,又有乱兵祸乱地方,残杀劫掠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