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四十章 勿谓言之不预

大明嫡子 肉丝米面 2362 字 3个月前

手拿着自家崽送回应天的奏章,朱标没有急于翻阅,而是开口道:“内阁的意思,抛出开中制的事情,让外头没有太多精力只关注孔家的事情,儿子以为倒是可以。

毕竟对外头那些人而言,已经死了的孔家人,已经没有了什么作用。这两年朝中愈发严苛,他们大抵也不可能在这件事情上敢于明言诽议。”

朱元璋哼哼道:“俺倒是想看到他们明言诽议一二。”

朱标默默的翻了翻白眼,老爷子这是手上有开始发痒了。

他转口道:“只是开中制一事,却不单单涉及山西道。一旦朝中开始,连带着两淮盐场也得要生出事端。”

朱元璋淡淡道:“两淮已经开始往应天走动了,昨日里两淮就有人去了刑部尚书祁著家中。”

很显然,即便是口口声声要禅让的朱元璋,可他作为皇帝,对脚下的这座应天城还拥有着绝对的控制。

若是祁著现在就在这乾清宫中,恐怕已经是跪在地上请罪了。

朱标倒是习以为常:“天底下有本事的人很多,于我家而言,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只是,若想要心思一样,却是少之又少。

祁著尚算可以,历任官职,做事都算得上得体。既然父亲知晓两淮往他那里走动,想必自然也知道祁著是作何反应的。”

朱元璋冷哼一声,脸上却是露出笑容:“他敢做什么反应,不过是将两淮进京的人给糊弄走了,连带来的东西也都送回了。”

“还算是知道规矩。”

“他要是不懂这个规矩,现在就已经跪在这宫门外请罪了。”

朱元璋语气严厉,只是脸上的笑容却一直不曾消失。

作为大明的皇帝,朱元璋始终相信,强压和严苛的律法之下,才能保持官员们的纯洁。

这是大明开国皇帝的威严。

朱标笑了笑,不再说话,终于是低头打开手中的奏章。

刚刚看了开口,朱标便忍俊不禁的笑出声来。

“这混小子!”

他这么一番表现,朱元璋心中的好奇瞬间拉满,立马伸着头看了过来。

只是看了一眼,朱元璋也露出笑声。

只见朱允熥在这奏章打头便写到:孙儿上奏皇爷爷,问皇爷爷最近吃的可好,睡的可香。

巴拉巴拉,一大段的家长里短。

朱标一目三行,在看到那混小子还提到了自己,心里原本还有着的莫名的一丝情愫,方才彻底打消。

“兔崽子整日里没个正经,还怎么当个父亲!”

朱元璋笑骂了一句。

朱标的脸色却是忽的一顿,眼神也瞬间阴沉下来。

“河道上的事情查明了,是河道所用的青石出了问题,被青石产地的百姓动了手脚。”

说到最后,朱标的声音愈发变小。

朝廷治河,没有一处可以挑出毛病的,这从头到尾就是一项善政。但就算如此,还是有百姓会在青石上动手脚。

这说明什么?

如果不是奏章后面的解释,朱标还要以为朝廷治河的善政,到了地方上就成了猛如虎的恶政、酷政。

朱元璋这时候已经是在朱标身边坐下,两人一同将整本奏章看完。

父子二人同时轻叹一声。

朱标眉头皱紧:“做起事还是不曾有顾虑,为何不先呈奏朝廷,再由朝廷下旨处斩。”

这是在说朱允熥将安乐村百姓,尽数押回洛阳城,当众处斩的事情。

朱元璋却是很满意:“乱中取稳,震慑地方。有白莲教在,河南道出了事后便生出谣言。这小子是要用安乐村的人头来震慑地方,手段锋利了些,却也是这时候最好的法子。”

朱标无言以对。

他现在对自家老爷子这种没理由的隔代亲,早就已经麻木了。

老爷子可以骂自家那小子,但若是旁人,包括自己,都是不允许的。

朱标转口道:“熥哥儿似乎是不打算等下去了,想要快刀斩乱麻解决山西道的事情。”

说完,太子转头看向身边的老爷子。

朱元璋这时候却是没有说话,微微皱起的眉头,显示出他正在思考着问题。

良久之后,朱元璋在张开口。

他不曾先说朱标提到的事情,而是说道:“熥哥儿要老三去大同,和蓝玉一起领兵坐镇。但俺倒是觉得,咱们家老三可能不会答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