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四十章 反贪风暴

大明嫡子 肉丝米面 2398 字 3个月前

就在邹学玉以为这人是要为自己说话的时候。

这位吏部科道官却是话锋一转:“然而,大明自洪武元年至今,已有近三十年。期间涉及多少人和事。无数地方官员,早已去职还乡,更甚者已经入土为安。

三十年来,便是有隐瞒商税之人,现今仍然为商者还有几人?

邹督台欲要清查直隶道商税案,臣以为此举乃是为厘清直隶道商场风气,肃正直隶道清白之风。乃是大善之举。

只是三十年之商税账目,突加清查,若起冤案,岂不与督台本意本心有所违背?

若自今岁洪武二十九年始查,则又难以起到震慑肃正之成效。

臣以为,当从洪武二十四年起,直隶总督衙门大力清查其时至今一应商税账目。

如此可追回朝廷之损失,肃正直隶道之风气,利国利民,免生祸端,方为上善。”

从洪武二十四年开始追查直隶道偷瞒之商税!

邹学玉眼睑一沉。

这些人当真是会挑时间的。

便是连站在陛阶上的朱允熥,也不由的回头看了一眼高坐在御座上的老爷子。

这时,又有刑部这个朝堂之上存在感向来很低的科道官走了出来。

“陛下,我大明励精图治,在陛下带领之下,继往开来,兴盛国家。国初动荡,方有陛下雷霆之行。而今,天下承平,四域安宁,国本稳固,皇嗣绵延,非大动干戈徒增血海之事。霸道之后,方以王道纵横,与民休息,为大明社稷盛世积攒福德。

自洪武二十四载追查直隶道一十八府一应商税账目,可彰显陛下之威严,亦可体现陛下之仁德。

官民莫不蛰伏于陛下仁政之下,祈愿我大明社稷长存,皇室安宁,皇嗣茁壮。”

在朱允熥的注视下,自家老爷子的眼角微微一动。

他心中顿时大呼不妙。

很明显,老爷子这一下是真正被说动了。

所有人都知道在过去的二十多年里,皇帝是一个杀伐果断的人。便是当初追随他一起同淮右起家的那些功勋旧臣,只要敢于阻挡国家的前途,必然都会遭受到皇帝的严厉打击。

洪武皇帝制造的血案,至今还让所有人历历在目。

所有人,只能臣服在皇帝的威严之下,胆战心惊的当差做事。

只是这两年,朝堂之上很少再有和过去那样牵连众多的命案了。

他们习惯性的忽略了在京师之外,大明朝尊贵的秦王殿下,所造成的一桩桩案子。

他们只知道,皇帝现在越来越不愿意搭理国事,而更加愿意去培养皇重孙。

说是培养,倒不如说是抚养更贴切一些。

毕竟如今还只会阿巴阿巴的皇重孙,还上升不到培养的地步。

皇帝已经开始慢慢有了更多祖辈的仁慈和柔情。

这也是今天朝堂之上,这么多人敢于反对的原因所在。

他们在推断揣测着,皇帝是否开始愿意同他们理智的讲道理,而不是动不动就动刀子讲道理。

“准。”

就在朱允熥思考着,该怎么说动老爷子改变主意,不要听信了这帮人的反对时,他的身后已经传来了朱元璋的声音。

皇帝金口玉言,当着满朝文武的面,认定了直隶道一十八府地界上的商税清查一事,只从洪武二十四年开始追溯下来。

“陛下英明。”

殿内满朝大臣口呼皇帝英明神武。

朱元璋平静的注视着眼前的臣子们,悄无声息的撇撇嘴,挥了挥手:“想来今天也没事了,俺也觉着乏了,便各自散了吧。”

孙狗儿立马从一旁走了出来。

“诸臣工,退朝。”

朱允熥眼角抽动,看着老爷子那副急不可耐要回乾清宫含饴弄孙的样子,就觉得自家这位老爷子是真的没救了。

“回头就得给小肉球的教养权抢回来!”

朱允熥暗下决心,却又觉得自己想要从老爷子手中将自家那个蠢蠢的,只会阿巴阿巴的小肉球抢回来,实在是一个有着生命危险的事情。

胡乱的甩了甩脑袋。

朱允熥这才发现,自己已经被邹学玉、夏原吉、小胖三人给堵住了。

他抬起头,大明朝的好臣工们已经从殿内鱼贯而出。

朱高炽的脸上带着笑容:“督台说,聚宝山那边有一处颇是幽静的别院,旁的雅致不说,倒是那里头煮出来的茶水最是香甜沁人心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