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八十章 天下第一太子

大明嫡子 肉丝米面 2384 字 3个月前

当时开始推行的时候,可是因为争斗催生了大明银号和大明商号的诞生,更是狠狠的重击了一顿直隶地界上的官商。

任亨泰当即说道:“国内金银价还需进一步控制,铜钱币的铸造和流通需要保证,朝廷当严禁官绅、百姓以钱币陪葬。大明银号所发行钱票,亦要加强防伪,不可给歹人作假的机会。臣以为,计亩征银可在直隶一十八府执行几年,而钱票可流通全国,待朝廷掌握情况,再推行计亩征银于天下诸道。”

首辅的话,算是稳重之言了。

余下三人都未出声反对。

朱标则是重新坐下,想了想缓缓开口道:“便以三年为期吧,自洪武三十年至洪武三十三年,届时若计亩征银及银号发行钱票不出纰漏,则可摊行天下诸道。”

四人齐齐躬身领命。

高仰止这时方才开口道:“此次直隶一十八府吏员考核,唯有应天府应考吏员全数参考,余下一十七府吏员参考不过半数,朝廷当明旨重典,不可使其歪风横行,亦要给天下人看清朝廷革新之决心。”

这才是今天这场文华殿会议的核心问题。

如何处置这一次南直隶一十八府吏员考核,那些不曾参考的吏员。

邹学玉这位直隶总督,最清楚其中的问题,他首先开口:“总督衙门已经多方核实,此次缺考吏员,多为地方根深蒂固人家,常年居官府做事,家中更是多有子弟在官府之中。

往往官府吏员之位,常有传承世袭之风。朝廷任用新官到任,若要有所作为,必须得要先结好这些人,方可在地方施政,却也因为这些人的存在,施政之时多有顾忌。”

当邹学玉说完情况之后,任亨泰便冷哼一声,言辞犀利道:“既然都不愿意参考,那也没有必要留在衙门里了,都革除出去吧。”

说完,首辅便看向了太子爷。

自己可没有为底下那些混账求情啊,甚至还要从重处理这些人。

高仰止却是说道:“朝廷自然是要以重典惩戒,不过在此之前,学生以为还可命锦衣卫严查这些人,命税署协从,清查这些吏员家产。这些人今天能如此有恃无恐,想来都是有底气的,那我们就好好的查一查他们的底气是什么!”

很显然,以这位年轻的内阁大臣所言,不光要严惩此次缺考直隶一十八府吏员考核的人,还要严查背后家族。

锦衣卫和税署同时出动,那自然是锦衣卫拿人,税署抄家。

任亨泰目光淡淡的扫向内阁中的这位年轻人。

首辅没有说话。

有太子爷先前那句明显作筏子的话,任亨泰不打算在这件事情上纠缠。

邹学玉却是两眼放光。

果然,高学长英勇不减当年啊。

当初朝廷在交趾道的统治,之所以能进行的那么快那么平稳,可是全赖学长的强权统治,再加上分化拉拢,才将一个风平浪静的交趾道送到朝廷的手上。

若不然,高仰止也不可能回京之日,就一步入阁。

最后,四人都将目光投向了上方的太子爷。

皇帝在京师的时候,朝廷里大多数的事情都已经是由太子爷决定的了。

而现在,皇帝不在京师。

朝廷里的事情,更是全都由太子一人决断。

人人都知道,皇帝对于太子做出的每一条决定,从来都没有表达过不满。

甚至在所有人心中都坚信,只要太子爷愿意,皇帝陛下就会美滋滋的彻底甩手政务,躲到一处僻静优美的地方,含饴弄孙。

不可不说,这一次皇帝偷偷离京,有很大的可能,就包含了这个因素。

高仰止有些疑惑。

自己提出的建议,已经可以说严厉到极点了。

但很明显的是,太子似乎并不满意这样的提议。

在众人疑惑的等待中。

朱标却是淡淡一笑,缓缓开口:“这几年,朝廷的日子好过了些,天下人的日子也过的更好了。百姓能吃饱了,官绅商贾比过去更加有钱。

这是好事,但也不是好事。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天下承平不过三十年,前有胡惟庸案、空印案、郭恒案,后有革新除旧之事。

但这些似乎已经忘记了,我大明律法之森严。”

四人一阵沉默。

太子说的并没有错,这几年朝野上下的日子确实过的更好了。

但人心也开始浮躁起来。

大都督府给出的那个空前的西域计划,就是一个明证。

“该是时候让大家都紧一紧了。”朱标淡淡开口,目光坚定:“法办吧,锦衣卫拿人,三法司定罪,税署清查。吏部行文,申斥直隶一十七府之府县官员,三年之内不得晋升。

凡与此次缺考吏员有关之人,皆由锦衣卫严办。该杀的杀了,该贬的贬掉,该流放的就挑着远一些苦一些的地方送去。”

太子要起大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