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八章久别的人,盼重逢

跟着这样一位英明神武的陛下混,他们以后的好日子还在后头。

李世民龙颜大悦的,享受百官们的欢呼。

“众卿,既然如此,接下来,咱们一起商议一下,具体的,今科科举细节问题。”

李世民将手中的宣纸,交到房玄龄手中。

示意房相看过以后,逐一让百官们传阅观看一番。

百官们逐一观看完毕后,对陛下佩服的,那叫一个五体投地。

接着来,显德殿进入议事阶段。

针对此番科举考试之改变,百官们也都尽情的各抒己见。

有了李世民的大方针,剩下的便是诸多细节方面的问题。

对此,李世民非常满意。

所有官员的献言献策,李世民尽皆仔细聆听。

有许多都被采纳了下来。

最终,今科科举考试的详细计划,尘埃落定。

李世民当机立断,立刻宣布旨意。

一道道圣旨,从长安城,传向大唐十二省道的各个府县。

今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

各地刚刚获悉,大军大胜的消息,如今再次收到科举考试改变的圣旨。

各地布告一出。

举世皆惊,最为激动的,莫过于今科参加科举的考生。

相比于以往,今科科举无论录取的比例,还是考试的规则,都有所改变。

考生不再担心一场考试便落榜。

即便是三场考试落榜以后,他们还有一次考唐数和拼音的机会。

而布告里面,明确公示,三场考试落榜者,若是唐数或拼音特别优异,也可直接被朝廷任命为官身。

母容置疑,这里明确公示,只要唐数或拼音考试,有一门特别突出,他们这次科举考试,就可以成功上岸。

各地考试的难度降低,录取门槛放大,让诸多少年都信心倍增,彻夜难眠。

而,此时长安城,最为兴奋的,无疑是平康坊的姑娘们了。

往年只有数千名考生,她们都忙的不可开交,以至于夜不能寐,双腿发软,莫处红肿。

今科科举,布告一出。

至少有数万考生蜂拥而至长安城。

她们不得不做好,日夜开战的准备。

万人大战,想想都让人激动的浑身颤抖。

而,状元学院里。

李根听闻消息后,甚感欣慰。

因为,他知道,陛下最终还是采纳了他的建议。

如此一来,不但能广纳人才,更重要的是,会让更多的少年看到,科举不再是一条难如登天的道路。

又是一个休沐日。

李世民和长孙皇后,坐着马车来到了庄园里面。

“根儿,陛下亲自诏见为父,对你的建议深表赞赏,为父也很高兴啊,因为你接连立下大功,为父很快也要升职了。”

李世民的话,让李渊嘴角使劲抽搐一下。

至于李渊心里作何感想,恐怕只有他自己知道了。

李跟闻言,自然非常高兴,自己所做所为,不就是为了父亲能有个好前程,这个家能一直兴旺下去吗!

长孙皇后怀抱里的李治,看到李根就伸手,让抱抱。

已经九个月的李治,伊伊呀呀的声音,很是讨人喜欢。

看着李根抱着李治,兄弟俩开心的模样。

李世民心里也非常高兴。

毕竟这可是实打实的亲兄弟。

虽然不是一母同胞,可都是他李世民的皇子啊!

午膳过后,李世民终于将此行的目的,开口说了出来。

“根儿,陛下希望你能为大唐培养更多的人才。”

“眼下东突厥和西突厥,尽数归我大唐所有,人才,是当今陛下最为头疼的问题啊。”

李根早就想到,这一天迟早要来。

“父亲,现在玄策和君买,也完全可以授课,多开设几个学堂,也是无妨!”

听了李根的话,李世民颇为惊讶的开口询问道。

“根儿,他们二人,莫非不参加此次科举?”

“父亲,孩儿已经征询过他俩的意思了,他俩想在孩儿身边,多学习几年。”

“哦,既然如此,为父觉得可行!”

三月十五日。

天空飘起毛毛细雨。

可是,长安城的大街上,依然是行人如织,热闹异常。

诸多科举考生,已经赶到长安城,聪明的人,早就料到,会发生一房难求的局面。

所以提前订下一间客栈,也有利于自己的科举考试。

就在这蒙蒙细雨中,两匹骏马,从金光门奔腾而入。

“喜报,喜报……”

“突利狗贼和颉利狗贼,被凯旋大军押解会长安城,此时距离长安城不足十里。”

“喜报,喜报,佂东大军和征西大军凯旋归来,凯旋队伍此时距离长安城,不足十里。”

呼!

西市场周边,瞬间沸腾起来。

“陛下,陛下,陛下!”

震耳欲聋的呐喊和欢呼,响彻整个长安城。

李世民和显德殿的百官,瞬间知道外面发生了何事。

这是,李靖和程咬金,率领的凯旋大军,归来了。

“众卿,随朕摆驾出宫!”

“大军出征之日,朕曾经亲口许诺将士们,待他们凯旋归来时,朕会率领文武百官,出城相迎!”

李世民命李君羡驾驶天子座驾,长孙皇后也来到了显德殿外。

两匹骏马此时恰好拍马赶到。

“报,程将军和李将军,二路大军在豳州汇合,此时押解突利狗贼和颉利狗贼,距离长安城不足十里。”

“好,告诉众将士们,朕和文武百官,前去迎接他们去了。”

李世民话音落地,二位传信兵,应允一声,翻身上马,奔驰而去。

李君羡驾驶天子座驾,从皇宫经过皇城,禁卫军大统领杜君卓,率领五百禁卫军分两侧保护天子座驾。

因为此次不同以往,大军凯旋归来,可以想象百姓们会何等激动。

陛下和皇后娘娘的安危,永远是第一位的。

天子座驾出朱雀门,便算是正式离开了皇城。

此时不管是朱雀大街上,还是长安大街上。

百姓们聚集的越来越多,凯旋大军返回的消息,彻底让整个长安城沸腾了起来。

“陛下,陛下,陛下!”

看到天子座驾从朱雀门出来。

百姓们激动的施礼欢呼!

李世民心情何尝不激动。

禁卫军阻止了试图靠近天子座驾的百姓,也不是他们试图靠近,因为人群实在是太拥挤了。

天子座驾和文武百官,得以顺利的往金光门而去。

百姓们知道,陛下这是率领文武百官,迎接凯旋大军去了。

也不知是谁吼了一嗓子,咱们回家拿上干粮和鸡蛋,也去迎接凯旋的将士们!

是啊,这一走就是四五个月,将士们不知道受了多少苦。

百姓们,纷纷开始行动了起来。

如今家家都有余粮,再也不是以前,吃了上顿没有下顿的年代了。

天子座驾出金光门,一路西北而上。

春风拂面,细雨绵绵!

官道两旁的柳树已经绿意盎然。

心情大好的李世民,无暇顾及这大美的春景。

取出千里眼,举目远眺而去。

嘿!

狗日的程咬金,此时也手持千里眼向这里张望着。

李世民嘴角弯起一抹弧度。

因为程咬金,非常利落的收起了千里眼。

看来,这家伙已经看到自己了。

咦!

那铁笼里关的两人,为何如此面熟?

披头散发,好像很可怜的样子。

李世民定睛仔细观看,原来是突利和颉利,两位突厥的可汗。

李世民笑了,非常开心的笑了。

两年半前,你俩率领二十万骑兵,兵临我长安城下。

可曾想过会有今天?

“君羡,加快速度!”

李世民一声令下,李君羡挥舞着马鞭。

六匹骏马彻底在官道上奔腾了起来。

天子驾六。

六匹骏马一旦奔腾起来,速度还是很可观的。

细雨绵绵打湿了地面,正好让官道上的尘土无法飞扬。

很快,飘扬的唐字军旗,迎风招展,出现在李世民和文武百官面前。

李君羡勒住马缰绳。

六匹骏马齐齐停下!

长孙皇后挽住李世民的胳膊,二人一起从天子座驾上下来。

“大唐的将士们!”

“朕来迎接你们了……”

“陛下,陛下,陛下!”

凯旋归来的大军,发出响彻云霄的呐喊。

“将士们,你们是英雄,是整个大唐的英雄!”

“朕会记住你们的功劳,大唐的百姓,也会永远铭记你们的功劳!”

“你们的名字,注定会流芳千古,世代受人敬仰!”

不得不说,李世民这嘴上功夫,绝对是超一流的。

一番话,就让凯旋大军,诸多将士,激动的泪流满面。

所有的辛苦都值得了,所有的努力都值得了。

“陛下,陛下,陛下!”

震耳欲聋的呼声,再次响彻云霄。

“将士们,朕,不会让你们的血白流,也绝不会让为之付出性命的将士,白白为大唐,为这场战争付出性命!”

“朕,已经在你们出征之日,便准备好了庆功酒!”

“待庆功宴过后,所有将士,将会论功行赏。”

“但凡阵亡或重伤者,朕,宣布赏赐加倍,若是家中有老人需要赡养,妻儿孤苦无依者,赏赐再加倍……”

“陛下,陛下,陛下!”

许多将士都哭了。

这些流血流汗不流泪的,铁打的大唐士兵,此时一个个泪流满面。

每一场战争,都注定有人要牺牲在战场上。

即便是此战,他们具有压倒性的优势,依然难以避免伤亡。

而,陛下如此厚待伤亡者家属,让众将士彻底被感动了。

“药师,知节。将那两位人犯,给朕带过来。”

李世民已经将突利和颉利,升级到人犯的地步,可见此二人,是多么的让李世民憎恨。

突利可汗和颉利可汗,被李靖和程咬金的亲兵,押解到距离李世民,十步之外的距离。

“无妨,再让他俩靠近朕一些,好久不见,朕甚是想念啊!”

颉利可汗和突利可汗,直接就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