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老师,您觉得有哪里需要改进的地方吗?”
“基础设施很好了,不过,除了穆溪村,其他村的村民思想观念还没有跟上,你们村已经明确规定,每个孩子至少得读到初中毕业,其他村很多都不愿意让孩子上中学,要留她们在村里挣工分。”
徐利文看着下课后缩在位置上不动,节省力气的学生,“来上学的大部分也是早中午饭并作一顿,其实就是一张饼子或一个杂粮馒头,下一顿得到晚上放学回家才能吃,条件着实艰苦。”
“确实是,有些愿意让孩子来上学,还是徐老师一家一家去劝说好几次才同意。”村支书叹气:“也是因为有你这个例子在前,那些人看到了希望才愿意将孩子送来读书,否则没那么容易,咱村也就勉强供自己人温饱,没办法给这些学生供饭。”
穆冰莹看着一个个瘦成麻杆,精神萎靡的学生,又与顾长逸对视一眼,知道他是百分之百支持她的决定,再三犹豫后道:
“支书,徐老师,我出一部分钱去供销社购买玉米面和大米,下午一点供给中学生吃,每天三斤玉米面配一斤大米煮粥。”穆冰莹目光朝着教室,“这个粥只给中学生吃,另外,每天打散五个鸡蛋放到粥里。”
徐老师面露惊喜,“穆冰莹同学,这会不会太为难你?”
“能为学校出一份力,为难一些我们也愿意承受。”穆冰莹没透露真实财力情况。
一斤玉米面七分钱,一斤大米一毛五,三斤玉米面一斤大米煮粥,每天大约三毛六,三分~五分钱一个鸡蛋,五个鸡蛋按两毛五分钱算,这顿浓稠又有营养的粥,大约在五六毛钱,一个月在十五六块。
这样算下来,的确会为难大部分人,或者应该说是为难社会上百分之九十的人,因为让村民都羡慕的工薪阶层,一般也就三十来块钱一个月,这十五六块钱,几乎就是半个月工资了,一年就是接近二百块。
但是这对于她来说不算为难,她现在的千字稿酬已经涨到二十六块钱了。
之所以用玉米面,是因为玉米面不要票,也是最常见最低调最不惹眼的杂粮,放点大米是让粥变得更浓稠,扛饿,否则光喝玉米面,胃里还是空荡荡的。
放一些鸡蛋,是让正处于发育关键期,却经常被家里忽略的十岁以上年龄段孩子,补充一些营养。
她们村里就是这样,孩子还小,个子还没长起来的时候,有一口饭恨不得全塞给小的吃,等孩子个子长到能干地里活的时候了,大约十二三岁,就认为孩子算是养出来了,再饿也不会像小时候一样饿出毛病来,这个时候就会忽略他们。
这也是为什么只给中学生吃,不给小学生准备的原因。
其实这个时期是一个人最关键的长个子筑基时期,不但不能饿,还得尽量让营养跟上。
农村乡下,营养是奢望了,穆冰莹也只能暂时尽其所能,在既不过于扎眼,又能坚定其他村父母送孩子读中学的情况下,让公社里的孩子少挨一些饿,把书读好,多学一些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