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7页

后来崔家跟着如今的皇帝起事,老于的父母听了几日说书,豪气四溢,觉得于家飞黄腾达的时运到了,就请求崔祐让于家的儿子们也入伍从军,好挣些功劳。

然而饶是崔祐亲口托付过,于家的儿子们无需从小卒做起,不到十年功夫,老于前头的七位兄长已然全部过世。两个在战阵上被当场格杀,两个死于流箭,两个重伤不治而亡,还有一个是后撤时在湍急的河流中来不及脱下铠甲而淹死的。

老于的父母哭干了眼泪,终于明白什么叫一将功成万骨枯,那些能拼杀出富贵功名的都是人中之人,能够拼杀到天下顶层的人物更是星宿下凡,不但得本事了得,还得祖宗保佑,运气无敌,不然断断熬不到最后。

于是老于的父母再次求到崔祐跟前,让老于就跟在崔祐身旁当个马弁,没有功劳无所谓,一家人太太平平团团圆圆才是最要紧。崔祐答应了。此后,老于就悉心服侍崔祐里里外外,鞍前马后不辞辛苦,倒也熬成了崔祐可信之人。

再后来,天下渐渐归拢于皇帝手中,崔祐也不用频繁征战了,老于就在崔宅中当了个快乐的老管事。五年前,霍不疑出事,被流放西北,老于又跟着哭天抹泪的崔祐来到这荒野的边陲之地。

霍不疑到底出了什么事,其实老于不甚清楚,不过他清楚一件事——关于这场流放,朝里朝外,都城西北,除了霍不疑本人,没一个人当真。

且不说这位金堂玉马的‘流放犯’是由当朝一等重臣崔侯亲自陪着护着‘押解’来的,霍不疑抵达的那日,西北方的两位总都督赶着来嘘寒问暖,还狠狠回忆了一番当年霍翀将军的英姿——尽管这两位应该根本没见过霍翀,更有当地第一豪族将自家的一座新修的华丽别院赠来充当霍不疑落脚之处,外加一位名门淑女骆氏娘子时不时来送温暖。

起初崔祐好生感动,觉得这两位封疆大吏这么热心,后来才知道是皇帝和三皇子一前一后去信,或含蓄或露骨提点过了。谁知霍不疑却一心要住到荒郊野岭的养马地去,彼时他身上的伤势未愈,崔祐只好一哭二闹的说对不住过世的霍夫人他也不想活了,最后霍不疑妥协的住到一处清净的老旧大宅中。

流放次年,虞侯就带着让天山南北所有盗匪都垂涎三尺的锦绣辎重吃穿用度来到边城,当然,明面上他是来颁圣旨的——皇帝让霍不疑‘戴罪立功’,升任边郡都领。

众人:用不着前一句,我们都明白,陛下宁真的一点也不明显呢。

流放第三年,二驸马也带着大包小包和大笔军饷来探望崔侯(别装了),顺便颁旨——让霍不疑继续‘戴罪立功’,升任西北行营副总都督,自行招兵建府,羁縻西北诸部。

众人:啥时把这个‘副’字去掉呢,话说回来,‘正’的是谁啊。

流放第四年,……

众人:好累。

老于却觉得皇帝是个真正的仁厚君子,饱受创伤的山河,有这样一位厚道良善的主上,是福气。

西北边境的岁月既寂寥又忙碌,老于受命照看霍不疑,有些事便比旁人多知道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