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这般,一群人浩浩荡荡的走在路上,唬得街面上的路人纷纷主动让开,别提有多乖巧听话了。
郡守府虽位处内城,但其实内城和外城之间也就是隔了两条街面,并不是那种战略要地里的瓮城,济康郡还没那个地位。
值得一提的是,尽管老魏家距离郡守府还是有挺长一段距离的,但因为他们是转道儿从省学过来的,梁同窗没叫马车,就这么步行过来了。也因此,这会儿离开郡守府后,他们仍旧步行。
安平王世子是想不到这一点的,他们家属于本朝顶尖的勋贵,但是待客礼仪里并没有替对方准备马车的内容。想也知道,能上安平王府的,不可能不自备车辇的。
于是,尴尬的一幕就这样出现了。
杨冬燕大摇大摆的带着一群人穿过了足足七八条街道,走了差不多半个时辰,这才走到了自家所在的巷子口。
早在当年准备搬到省城来安家时,杨冬燕就意识到了一个问题,寻常老百姓就算手头上有钱,也是很难买到合心合意的房舍的。尤其是在像省城这种繁华的地界,要么就是去偏远一些的地段买,直接买地盖房子都行,要么就是在好的地段随便买一间过得去的房舍。
老魏家就属于后者。
二进的宅院能有多好?就算济康郡远不如国都南陵郡,但好歹这里也是省城,像距离郡守府不远的地方,全都是四进、五进的大宅院。甚至还有跟梁家那样,两座五进宅院拼起来的。
但反过来说,就因为老魏家房舍所在的地方并不怎么样,这才愈发的引人注目。
准确的说,从他们离开内城后,就有那好奇心爆棚的人远远的吊在后头跟随着。一开始肯定没几个人,但随着跟过来的人越来越多了,大家伙儿的心理压力也就没那么大了,因此人越聚越多,甚至叨逼声也愈发大了。
大到什么程度呢?
连走在最前头的杨冬燕都听到了一些。
她听到有人称呼她为“那个老太太”,还有帮着解说的告诉大家,她是“从郡守府里出来的老太太”。甚至有人还给其他看热闹的人科普,告诉大家伙儿,郡守府完蛋了,里头如今住着的是安平王世子,她就是那个世子家的老太太。
杨冬燕:……不,我不是。
及至一路上走到热闹非凡的大街小巷,终于走到了自家门口时,她终于停下脚步,拿眼瞥了下身侧的人。
就是一个晃神,她看向的并非是走在她左手边的窝头,而是看成了右边。